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泉州探索

2016-02-04 10:11:40 何金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永春县美丽乡村一都镇三岭村。通讯员 康庆平 摄

永春县美丽乡村桃城镇仑山村  通讯员 康庆平 摄

东南网2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2013年1月,本报记者曾深入泉州美丽乡村建设一线采访。如今3年过去了,那些昔日的美丽乡村,如今怎么样了?冬日里,本报记者再次前往多个泉州美丽乡村示范村,试图给读者展现一个变化了的泉州美丽乡村图景。

这里,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如向往中的世外桃源。

这里,和睦之风激荡,百姓安居乐业。夕阳下,奔跑嬉戏的孩童、白发苍苍的老者足迹交叠,画面唯美。

内外兼修,让乡村筋骨强健

这里,环境整洁,空气清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砖一瓦浸润着恬淡古朴的气息。

这一幕幕,是当下泉州市一个个美丽乡村的剪影。

一路走访,一路感慨!

2012年下半年,泉州吹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按照“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目标,泉州提出,要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生态家园。

3年多来,泉州多方持续发力,一个美丽乡村的新面貌得以展现。截至2015年底,泉州市评选出四批共40个“泉州美丽乡村”和40个“泉州美丽乡村入围村”。

3年前,彼时的永春县桃城镇姜莲村,初步“沐浴”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甘霖,村容村貌得到基本改变。如今,记者重新走进姜莲村,垃圾回收、生活污水整治等工作已全面改观,这里人气骤升,去年吸引了1万多名游客。

“美丽乡村建设,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姜莲村!”姜莲村支部书记姚连枝说。

环境整治是“美丽”第一步。3年来,泉州市级各类环保资金共投入5.8亿元到农村环保项目。建起344座镇(村)小型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树立生态屏障。此外,泉州市将落实农村环境卫生财政预算纳入各县(市、区)的绩效考评内容,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泉州市市政公用局党组成员王森江说,做强富民安民的产业是美丽乡村发展的支撑,泉州美丽乡村建设除了美化人居环境,更要发展产业经济做后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泉州市整合市级现代农业专项资金1.3亿元用于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全面改善了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给当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民间资本从中寻到发展商机。

在晋江市深沪镇的运伙村,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前来投资。3年来,这里相继投资兴建了农产品加工、环保设备等领域的10多家公司。

当前,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业等众多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正呈现勃兴的发展态势,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平衡了泉州城乡发展差距,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内外兼修之美。

一幅幅动人的美丽乡村画卷,承载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希冀,绘就了泉州守护生态红线、百姓富与生态美和谐发展的愿景。

特色之道,让乡村宜居宜业

泉州既有沿海的晋江、石狮等市(区),也有山区的安溪、永春、德化等县,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开始就尊重并遵循这一经济现实。

泉州各地正是奉行了差异化的模式,“因材

施策、因地制宜”建设,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石狮市永宁镇前埔村,围绕打造“宜业宜居花园式村庄”目标,聘请规划设计公司对全村进行控制性修建性规划,确立了“建设新安居小区、扩大工业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轮廓思路,合理划分出“居住区”“工业区”“耕作区”。以秀美乡村为主题,在住宅区、工业区周边栽种樱花等花卉,引导群众在门前屋后栽种三角梅等有色花草,整体景观得到了提升。并以休闲生态为主题,引导村民、外来务工人员承包栽种绿色有机蔬菜、水果,探索新型农业发展途径。

回望泉州3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硬件方面效应凸显,有目共睹。记者发现,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土地制度等软件特色方面,泉州也在积极探索。

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事业兴。一座青山、一塘清水、几棵古树、几幢老屋、一种手艺或是一段传说,往往就是一个村庄的独特符号。泉州注重保护这些鲜活的乡村符号元素,努力挖掘乡土文化根脉,突出一座村庄的个性。

泉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非物质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保留历史文化韵味。3年来,泉州共培育省级以上历史名镇名村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0个,省级传统村落26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

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程。泉州市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土地整治项目195个,面积8020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01个,面积10.97万亩,有效增加耕地面积1.28万亩。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交易金额15.47亿元,为村集体增收4.6亿元。

一个个特色的发展模式,给泉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宜居宜业的泉州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图·这么做

让农村不再“空心”

《中共泉州市委关于制定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接下来5年,泉州要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解决城乡、城市二元结构和县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将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让农村不再“空心”。

针对泉州大量民企分布在广大农村的状况。泉州提出,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农村一时的发展。因此,将严控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加快推进印染、皮革、电镀等集控区建设,而针对新上的项目,环保措施必须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另外,通过实施环境网格化监管的方式,将全力打好流域、大气、涉危涉化等污染防治,倒逼不达标企业加快联手治理、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发展绿色生产力方面,泉州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层级,大力创建绿色乡村、水保生态村、闽南渔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成片成带建设新农村合体,培育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土文化等休闲旅游新业态。

为了建设幸福泉州农村,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此,泉州提出,要大力推进“精准滴灌”扶贫,确保201 7年全面消除农村贫困人口,力争2018年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2020年消除村财“空壳村”。同时,还要补齐农村社会民生短板。积极探索推行新型城镇化五种模式,加快县域“大城关”扩容提质、小城镇综合改革,推进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回访·那些人

感受“软”“硬”兼施之福利

记者何金(右)在晋江市磁灶镇大浦村采访村支书记吴金程。通讯员 姚煜娟 摄

晋江磁灶镇大埔村,面积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46人、外来人口3500余人。多年来,当地村民在大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金程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道路。

3年前,记者来到大埔村时,村民别墅区、外来工集体公寓已初具规模,全村正在广泛植树播绿。

如今,记者再次来到该村。潺潺的清澈溪水、整齐的别墅区、绿茵成片的公园……进入村里,大浦村的美丽,让记者驱车已乏的困顿即刻消失。走进村委大楼,村党委书记吴金程依然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大浦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大浦村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的富裕程度,在整个晋江乃至泉州,排名也相对靠前。3年来,大浦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中心幼儿园、便民服务中心、文体中心等全面投入使用。“为了全面改善硬件服务,村里各项投入超过3000万元,全面改善了全村的面貌!”吴金程说,去年以来,全村结合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与改厕、改厨、改圈、改水、改路等工作,开展了一场全村村民和广大外来人员全面参与的“家园清洁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十分注重软件建设。他带着记者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这个最近投入运行的中心,在办证、购火车票等16个领域,为村民和外来工开展免费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让大家看到硬件的变化,同时,也感受到软件方面的改善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方便。”吴金程说。

吴金程说,针对村里老年人增多的现状,本着为老年人健康着想,在村委协调下,村里邀请晋江市文体部门的舞蹈老师,为村里的老人进行广场舞培训,并举行广场舞表演比赛,全面活跃了村里的文化气氛,村民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展望·这样说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金钥匙

南安市金溪之畔。通讯员 陈鑫炜 摄

今昔对比,记者惊讶地发现,泉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域,已经而且还在发生着巨大的、可喜的变化。

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推动了村镇、村庄发展。而以产业为支撑,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综合性规划。从这一意义讲,泉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值得关注。

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包括泉州在内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大量人口进城,逃离农村,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源配置不均——大量优质的医疗、教育、卫生等资源集中在城市里。进城,是农民务实的选择。而农村的长期落后,重点体现为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的落后。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这些都需要增强农村的吸引力。要增强吸引力,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揽,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实现城市对农村的反哺,统筹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配套,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同时,还必须让广大农村的造血功能强壮起来,让农村成为实业发展的舞台和载体。唯其如此,才能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由此看来,美丽乡村建设这一项系统性工程的实施,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一把金钥匙。3年来,泉州持续贯彻“富农强村”战略,以产业转移、产业融合为抓手,努力实现城乡产业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积累了众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