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经济 > 正文

互联网电子红包已经红了3年 商家营销手段功能或消失

2016-02-16 08:04: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企鹅智酷日前根据腾讯网客户端回收的海量问卷数据统计,90%以上的用户分享过红包优惠券,其中近半数的用户是在2015年4月滴滴打车“打车抢红包”掀起的商家派发红包浪潮之后才开始使用红包优惠券,而在2014年之前这一比例不到30%,说明用户对红包优惠券的使用习惯在加速养成中。在具体场景上,分享最多的是滴滴打车,其次是外卖团购、天猫超市、电影娱乐和京东商城。

“互联网电子红包虽然已成为商家拓展业务和提升商业生态圈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但红包始终只是个引子,靠红包把客户黏住,其后一系列的后续营销手段要跟上,才能最终达到好的效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杨益生研究员说,“作为一种新的年俗形式,电子红包也需要正确引导。政府部门要引导商家和参与者在收发红包的过程中传递正能量,积累社交资产,让由红包营销带来的品牌收益变成长期经营的商业价值。”

而就商家营销手段这一功能,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金龙认为,电子红包未来的走向不明,其发展日渐式微甚至销声匿迹也是有可能的。首先是消费者审美疲劳。去年以来,加入到电子红包营销的各类商家明显增多,国民在有限的时间内往往无暇顾及,单个企业的红包营销关注度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就造成了商家在电子红包营销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其次,当前,中国人消费正在逐渐地集中到节假日,众多商家在此间的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在电子红包营销效应边际递减的大背景下,新的营销方式取代电子红包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作为感情联络的新方式,陈金龙认为,受传统民俗的影响,电子红包的热度在今后若干年内维持较高水平问题不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