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www.fjsen.com 2016-03-04 09:21:1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第十五章 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公共安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一节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一、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公共安全基础性、实战性教育培训,提升社会治理科技信息化水平,深化平安福建建设。强化大数据应用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法治化。促进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等新型方式,拓展群众利益诉求和协商渠道。推进源头治理,实现关口前移,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稳妥推进向社会组织转移部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技术性、事务性、辅助性职能。建立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等多元化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建设公正透明的社会组织运行监督制度。鼓励发展志愿者组织。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和在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引导依法开展活动。

三、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继续实施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加强和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依法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仲裁制度和行政裁决制度,改革行政复议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第二节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加强重点领域及信用主体诚信建设。重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建立以重点职业人群为核心的自然人信用管理,建立健全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政府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强化信用对市场主体的约束作用。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7日双公示”制度。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信息和信用档案。

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诚信文化弘扬。加快建成覆盖县级行政区域的信用信息征集记录和查询应用网络体系。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加快建设社会征信系统,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互补。加快信用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信用管理职业培训与专业考评。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和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

三、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完善异常经营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构建多部门、跨地区联动响应和信用惩戒机制,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和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推动信用服务产品广泛运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有序开放制度,完善信用服务机构自身信用建设和服务市场监管体制。健全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建立信用信息侵权责任追究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

第三节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落实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等活动。健全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

二、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强化源头预防,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完善公共安全制度,建立健全与公共安全风险相适应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政府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应急管理预案,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整合各方面应急力量和资源,提升社会协同应对能力。

三、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预防控制体系、法治体系和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信息化、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培训。力争全省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

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整治食品药品突出问题。落实党政同责,全面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全程可追溯机制和信用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治理“餐桌污染”。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实现社会共治。

专栏28:社会治理能力建设重大工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体系、社区矫正工作体系、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救助工作体系、大数据警务云中心、侦控手段建设体系等基础项目。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中小微企业信用服务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专项工程,地方信用建设综合示范、与台港澳地区及周边省份信用合作建设示范、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应用示范等示范工程。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市、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社区、安全园区建设,石化、矿山、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防范,危险物品一体化监管体系、寄递物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第四节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强化军地资源共建共享。积极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平战结合力量体系,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持续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工作,整合军地应急救援力量,提高联合保障、联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着力建设军地兼容的基础设施,构建新型海防体系,加强军事设施保护,持续保障和改善驻闽部队训练、文化和生产生活等设施。切实推进集约高效的通用保障融合。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推进军地信息共享、人才共育、文化共建。

二、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重点发展船舰修造维保、北斗应用、陶瓷纤维材料、军工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及航空配件等产业,推动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信息平台及优势民企(民品)参军推进名录定期发布机制,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优势民企参与军品建设。积极引进央属军企、创新型军民结合企业。推动科研院校参与部队重难点课题攻关、技术革新。推动宁德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龙岩等地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径。

三、健全军民融合制度。努力构建军民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军地衔接、上下配套”的军民融合地方性法规体系。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就学、退役退休官兵移交安置、列入计划的伤病残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等问题,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拥军品牌,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再上新水平。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持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国防教育联席会议和军地合署办公等制度。


责任编辑: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