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全国两会前夕 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关注“养老”问题

2016-03-05 07:43: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孙靖  
分享到:

原标题:养老三问

东南网3月5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郑璜 严顺龙

“养老服务看起来和我所从事的工作没直接关系,但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因为我们自己也在慢慢变老。”全国两会前夕,多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住闽全国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将焦点对准“养老”,并已准备好相关提案。

养老资金怎么解决?

在全国政协委员、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看来,养老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严峻的矛盾和问题之一。其中,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薄弱的问题,又显得较为突出。“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占比过大,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规模过小,对养老保障的补充作用不明显。另外,还存在养老产业发展缓慢,金融支持不足;针对老年群体开发设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特色不够鲜明,难有效契合老年人需求等问题。”

高建平认为,只有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大体系,同时建立起能连接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成熟产品体系,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高建平建议,政府应通过放低商业银行设立养老保险子公司的门槛、放宽养老金融业务资格的市场准入等举措,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养老金融创新。同时,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养老金融和养老产业的融合,通过整合医疗、保健、房地产等实业机构跨界合作,综合运用信贷、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债务融资、产业基金、信托计划等,实现投贷联动、产融结合,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捆绑式”和“一站式”综合金融支持,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好融合。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养老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如出台明确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养老服务贷款给予风险补偿等。

养老设施怎么建设?

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委、省委专职副主委刘珂曾到多地调研养老机构。她感到当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由于缺乏以老年人口动态发展为基础的科学规划,出现地区和城乡比例失调的问题。“一些城市甚至出现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远郊县发展不足,近、远郊区又高度集中的局面。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机构养老的建设规划体系。”

刘珂建议,应做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需求预测,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规模、空间布局、配置标准、实施保障等。同时,在机构养老建设中,要考虑地理位置、建设架构等居住环境体系,并从整体和局部、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系统化研究,切实将机构养老建设纳入整个城市居住布局体系中。此外,要根据社区分布状况,选择在城区中心及市郊的社区周边区域,布局老年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并充分与居家、社区养老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养老网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黄维礼提出“适老性环境”这一新名词。在他看来,“适老性环境”是个综合概念,包括养老机构、环境质量、空间规划、道路系统、保障机制等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他认为,城市适老性环境建设离不开政策法规体系的保障。“目前,福建省出台许多文件,保证适老性环境建设项目的落实,但仍存在一些空白,如相应的监督机制,这需出台相关法规予以补充和完善。”

养老人才怎么培养?

近年来,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颇受推崇,但高质量老龄医养服务专业人才显得十分匮乏。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林绍彬建议,教育部门要做好培养养老医疗服务专业人才的评估与总体规划,在各医学高等教育机构设立“医养护工”专业,下达培养任务;卫计部门对现有养老护理人员要做好培训工作,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批培训相结合,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养老护理员。

“另外,我们要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为养老护理员设立政府特殊岗位补贴,稳步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工资福利,确保人才留得住;要鼓励医护院校开设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鼓励社会以多种形式创办‘乐龄’(60岁以上开心、快乐、愉悦、惬意、潇洒,甚至是幸福的老年人的别称)养老服务培养机构,有计划培养相关人才,让‘乐龄’人群真正享受幸福老年生活。”林绍彬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