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侃)
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内,当听到李克强总理说出“福建自贸试验区”七个字时,来自福建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无不感到振奋。他们中的不少人,正是这场“试验”的亲历者。
“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最亮眼的福建元素,说明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得到肯定,也激励我们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
“再过一个多月,福建自贸试验区就要满周岁了,并接受国务院评估,我们有信心交上一份好答卷!”……
连日来,围绕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我省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新常态下,紧抓自贸机遇
说起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变化,代表委员们用得最多的字,就是“快”。
“福州片区率先实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企业设立时间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杨益民所说的“一照一码”可不简单,如今它已作为“福建经验”推向全国。
“‘四个一’审批模式,也就是‘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让项目审批从原来的250多天缩减为现在的47天。”说到投资项目审批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兆民介绍,去年,这一举措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厦门片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多规合一’和项目审批‘一张表’,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由180个工作日缩短到49个。”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市工商联主席柯希平说。
这些改变,只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代表作。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新区和海丝核心区都是中央的重大战略,这让福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怎样干才能不错失良机是摆在我们面前重中之重的任务。”杨益民代表说,自贸试验区是中央从我国更好应对国际经贸规则变化与挑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出发而培育的一块试验田,因此制度创新是核心。
“与上海、广东、天津相比,福建自贸试验区体量小、基础弱、区域辐射能力不足,要奋起直追必须争当创新高地。”郑建闽委员说。
自去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在这片实施面积118.0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落地的重点试验任务已达146项,其中49项全国首创,有效释放了活力,带动福建经济稳中有增。代表委员们认为,通过近一年的试验,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商事制度、投资、贸易等领域已形成一批具有福建特色、能在全国推广的创新做法,为新福建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制度创新,造就自贸速度
如今,厦门航空每周都有定期航班从厦门直飞荷兰阿姆斯特丹。作为厦航去年7月开通的首条洲际航线,舒适的波音787“梦想客机”每周往返两地三次。可乘客或许不知,这架空中巨无霸其实是“租”来的。
去年6月,建信金融租赁公司联合厦门建行,成功运作福建自贸试验区首例飞机经营性融资租赁业务,引进这架波音787客机境外融资额近1.4亿美元。
“采用这一新模式融资成本更低,能缓解航空公司的购机压力,还能带动金融相关产业发展,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全国人大代表、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尚轮说。
去年全国两会,车尚轮提交《鼓励在自贸试验区设立飞机融资租赁公司》的议案。彼时在我省,飞机融资租赁才刚起步。而截至目前,厦门片区已通过保税融资租赁引进19架飞机,融资额达15亿美元。厦门也因良好的投资环境,汇集近百家境内外知名融资租赁公司,迅速成为区域性融资租赁聚集区。
演绎“自贸速度”的远不止融资租赁业。“‘十三五’规划提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个平台去年8月就已在福建自贸试验区上线了。”对此,陈修茂委员颇为自豪。“现在进出口报关、报检可一次申报、同步进行,不但效率提升50%,还节约大量人力资源和物流成本。”
福清江阴整车进口口岸首创整车进口一体化快速通关模式,最快24小时完成进口车通关放行,领先全国其他整车口岸。如今,这里已吸引88家汽车经销企业注册入驻。“下阶段,我们要积极引进更多有实力的汽车经销商入驻,不断拓展汽车进出口两个市场。”杨益民代表说。
率先对120种台湾商品实施“源头管理、结果采信、抽检验证”的快速验放;对台湾居民入境免签注和签发台胞电子证书;设立全国首家两岸常设仲裁机构;台资合资旅行社获准经营福建居民赴台团队游;允许台湾居民到区内设立个体工商户……对台领域密集先行先试,让台资入闽不断提速。截至1月底,自贸试验区内新增台资企业553家,占新增外资总量的60.7%。
“福建自贸试验区,正不断为创新两岸合作模式探路前行。”郑建闽委员说。
理念更新,孕育自贸潜力
去年11月,台湾佳格集团年产20万吨葵花籽油项目在厦门奠基。这一厦门片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台资项目,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政策的受益者。
“过去,投资食用油脂加工项目只允许境内外合资、大陆方控股,而负面清单向境外独资这一项目开了绿灯。”柯希平委员说。截至目前,共有883家外资企业通过备案设立,占新设外资企业数的97%,其中,超过六成投向过去受限的新产业、新业态。
柯希平委员认为,负面清单政策不仅使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更重要的是让构建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的理念日益深入决策层。
在代表委员看来,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标国际投资贸易先进规则,并非简单做“减法”。
“工商、质检、税务三证合一证,三号变一码,看似简单组合,实则需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不容易。”谈及“一照一码”改革时,长期在质监部门工作的黄维礼委员介绍,质监部门在改革过程中,不但面临着放权,还要做大量前后期工作,包括向质检总局申请号段、协调各部门共享数据、加快相关软件开发、强化后期监管等。
流程上做“减法”,责任上做“加法”,最终检验则是市场的乘数效应。截至1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16201户,同比增长4.78倍。
在张兆民代表看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尚有空间。“现有体制机制创新只是‘窗口间’的流程再造,‘窗口内’部门之间职能的界定和优化,还有待突破。另外,相对管理和审批,政府服务是短板,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还大有可为。”
陈紫萱代表认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开放还有不小潜力,要勇于探索突破。她建议,要探索金融服务行业对台资进一步开放,降低台资金融准入和业务门槛。同时,应加快实施对台服务贸易开放,打造台湾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最佳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