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试点实行公园管理新模式,选出市民代表参与监督、管理公园事务,从中摸索和总结经验
“市民园长”上任一个月的获与惑
东南网3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记者 谢婷 黄少鹤)
阅读提示>>>
噪音扰民、车辆横穿、粘贴小广告等,这些公园中常见的问题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只靠管理机构人员出面,效果有限。今年2月,厦门市创新公园管理模式,通过竞聘选出市民代表,以志愿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参与监督、管理公园事务。2月24日,厦门首位“市民园长”在南湖公园诞生,同时还有两位市民被聘为特邀管理员,一起协助、配合公园管理机构维护园容环境和游园秩序。
时隔一个月,“市民园长”、特邀管理员的工作成效如何?近日,记者倾听了他们的获与惑。
义务园长,市民乐当
“18周岁至65周岁,常住本市,每周参加公园管理工作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0小时,没有劳务报酬……”厦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初发布招聘广告时,没料到市民的参与热情会这么高,有100多位市民来电咨询或报名。
经过筛选,2月24日,4名候选人入围角逐南湖公园“市民园长”,每位竞聘者都要经过演讲和答辩两个环节的考验。
“如何对待不听劝导的游客?”“‘市民园长’既没工资又要受气,如何坚持下去?”“如果当选,如何管理公园?”答辩环节最能体现竞聘者的功力,3个问题很尖锐。42岁的市民林晴正是在这个环节获得高分,最终当选南湖公园“市民园长”。同时,市民陈磐、许桂英被聘为特邀管理员。
在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之初,林晴就已在公园附近安家。她说,家里来客人,就经常带他们去公园泡茶、聊天,平时自己工作之余也常到公园健身、散步,正是这种长期积淀下的感情,促使她参加竞聘,想为公园管理出一份力。
林晴的管理理念与公园管理方不谋而合。“‘市民园长’的职责,一是协助、配合公园管理机构,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阻;二是收集社会各界对公园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对公园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我们希望由管理方劝导‘你们别这样’,变成由‘市民园长’以平等身份告诉大家‘我们别这样’。”林晴说。
市民建议,及时反映
“社会对‘市民园长’关注度很高,所以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问题,应该‘伸出手,张开口,迈出双脚走一走’,多在公园内走动,听听老百姓的意见。”这是“市民园长”团队上任后的共识。
3月23日,记者实地采访。当日,厦门阴雨绵绵。
9时30分,林晴、陈磐和许桂英在办公室碰头。林晴的笔记本上写着上周收集到的几条市民意见,她选出了有代表性的自行车、电动车进园问题,展开了讨论。
林晴提出,公园虽明令禁止,却依然可见自行车、电动车穿行。三人讨论后认为,一些市民之所以骑车进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车辆丢失。探讨后,他们认为有必要在园内为市民增设一个停车场所。当日,这个讨论结果马上通过微信发给了公园管理方。
小组碰头会结束后,三人打着雨伞开始巡园。记者跟随林晴,花了近两个小时将公园巡完。在此过程中,她不断劝说游客不要践踏草坪等,提醒家长注意年幼孩子的安全。
在一处草坪边,一名小孩正准备就地小便。林晴走上前,温和地对家长说:“我帮你带宝宝到卫生间吧,随地小便影响环境,对宝宝的成长认知也不好。”年轻妈妈红了脸,忙不迭地道谢。
走了一圈,记者双腿又酸又胀。“刚开始巡园时,回到家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林晴说,巡园和逛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后者是放松,前者则是紧绷的工作状态,既要看到问题,更要沟通到位,还要想着解决办法。
上任一个月时间内,南湖公园“市民园长”团队已累计服务170余个小时,参与劝导近30次,调解现场纠纷3次,提出建议11条。“最重要的是,市民们的建议能及时反映到公园管理方。”林晴说。
多方磨合,齐抓共管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于几位管理新手来说,从规劝游客,到内部协调,再到同管理方沟通,磨合期碰到的问题有不少。
三人感受最深的难处是势单力薄。“市民园长”团队纯属公益性质,刚开始他们三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入园,常常彼此间都遇不上。陈磐说,他一个人戴着红袖标入园巡查,在规劝不文明行为时有点无力感。
有一次,林晴在园内规劝发放小广告的商贩,对方不理睬。当时,公园安保人员也在附近,但是没有过来帮忙规劝。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些问题都在慢慢得到解决。比如,林晴等商定,每周一、周三,三人固定时间开会,梳理上一周情况,还定期一起到公园巡查。
对于现场配合不给力的问题,公园管理方接到反映后也十分重视,把多个部门负责人邀请到座谈会上,并允诺定期安排管理人员与“市民园长”团队碰面,尽力协助他们开展工作。
目前,“市民园长”团队与筼筜湖管理中心人员每周都会碰一次面,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双方还建立了微信群,方便沟通与协调。
“‘市民园长’是一种有益尝试,各方都在不断总结经验。如果试点成功,将在全市的公园推广。”厦门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伟军说。
记者点评>>>
优化公共管理和服务,需要1+N方式
上任短短一个月的“市民园长”团队,就让人感受到了市民参与力量的强大。在攸关自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行动力。
厦门公园管理新模式告诉我们,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该更积极地让市民参与进来,信任他们,一起携手为社会治理努力。市民的参与,一方面会激励市民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对政府施策的过程起到正面的影响。
当然,在“市民园长”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也显示出一些不足。不足之处让我们看到,对市民的发动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譬如,公园管理方还可积极发动周边社区的志愿者,组成志愿者队伍,加入到“市民园长”团队中来,这样就可以缓解势单力薄的状况。此外,还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和个人认养树木、绿地等方式,增加群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感,让园区的“主人”越来越多。
1+N的方式,无疑可以让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吐槽更少一些,让政府的担子更轻一些,让管理成效更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