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学生时代的黄志丽,心中曾藏着侠客情结。“躲在被窝里,支着手电筒,看《笑傲江湖》,最喜欢爽朗仗义的令狐冲。”她说,那时,她迷上了金庸构建的武林世界——仗剑江湖,匡扶正义,意气风发。
从对匡扶正义的追求,到投身司法工作,黄志丽逐渐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信仰与追求。1995年,她毅然放弃高薪优职,报考芗城区人民法院。作为半个“门外汉”,她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那时,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在住院。夜间陪护时,我就在病床旁支一张陪护椅,开着小手电夜读。”当时的她,要跟4个审判员,白天整理材料、装订卷宗,晚上做家务、照料母亲。
她咬着牙,先后完成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学业。她还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杂家。多年来,她主动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考取婚姻分析师资格证书,并将其运用于日常工作当中。很快,她就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基层法官。
1999年,黄志丽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牢记着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与宗旨意识,她将全部身心投入工作。
自2002年任助理审判员办案以来,她累计审结民商事案件5199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无一投诉举报。
【点评】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能停留在嘴巴上,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才能在岗位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每一份裁判文书,都必须有缜密的逻辑;每一起案件的审结,都有一种获得成就感的满足和喜悦,这个过程体现了价值衡量的美妙、利益博弈的精巧,我时常陶醉其中,乐趣无穷。”黄志丽对法官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溢于言表。
其实,她也曾面临诱惑。
2005年,黄母住院3个月,花费18万元。黄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恰巧,有企业对她有意,高薪聘请她担任法务。
身边也有朋友劝她:“以你现在的名望,去个律师事务所坐镇,就是块活招牌啊!由你开价,何必在体制内累死累活?”
不过,黄志丽最终选择坚守法官岗位:“我热爱法官这项工作。”
近年来,有些基层法官选择了离开,网络上时有颇具个性的法官辞职信流传。黄志丽理解同行的选择,但信念不改:“如果我们这些骨干都走了,谁来为基层司法工作挑大梁?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需要我们这一代法官的坚守和奉献。面对改革的大潮,我将同全国法官一道,义无反顾,砥砺前行!”
如今,她每月工资不到4000元,骑着“小电驴”,住着60平方米的旧房子。
【点评】
共产党员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党员要讲奉献,一时奉献不难,难在将奉献作为终生的事业。只有信念足够笃定,才能任凭风吹雨打,我自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在群众眼中,黄志丽并非高高在上的法官,而是“丫头”“闺女”“妹子”。
“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时刻记住群众的难,做一个脚下永远沾着泥土的法官。”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她努力让自己成为暖心法官。
在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受伤的老人左腿粉碎性骨折。经办中,黄志丽得知,老人独居,无人照料。为此,她一边忙着找肇事者协调赔偿事宜,一边自掏腰包,为老人垫付聘请护工的费用。
结案后,出于对老人的牵挂,黄志丽一有空就到村里照顾她。这一照顾就是三年。
三年后,老人去世。弥留之际,她还念叨着:“志丽真是我的亲闺女啊!”
人民陪审员杨连金用“五个当一个不”概括黄志丽:“把群众当成亲人,把法律当成信仰,把工作当成事业,把正义当成追求,把汗水当成安慰,却从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黄志丽的奉献精神,还体现在工作之外。作为漳州市义工俱乐部的一员,这些年来,她积极参加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给西藏红十字会捐赠药品,还牵手留守儿童成为“爱心妈妈”。最近几年,她还跟40多个朋友一起创建捐资助学项目,捐助贫困大学生。
【点评】
无论是身居高位者,还是扎根一线者,都应放下身段,俯下身子,深入群众,做一个脚下沾满泥土的党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见群众之难,想群众之忧,解群众之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