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绿色发展: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6-05-04 07:07: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
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绿色发展 根深叶茂 东南网5月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毓健 方炜杭 潘园园 郑璜) 这里的山很绿。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 这里的水很清。12条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97.8%,Ⅰ-Ⅲ类水质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这里的空气可以任性深呼吸。所有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5个百分点,厦门、福州分别位居2015年全国74个主要城市“气质”最佳第二、六名; 这里的人长寿。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8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3岁; …… 这就是福建,美丽而又清新,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自20世纪初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到2014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传承接力,先行先试。 绿色理念 融入血液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 福建加快发展,应当走一条怎样的路子? 2000年,世纪之交,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号召,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 2001年,省政府成立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亲任组长,福建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 2002年7月3日,在五年一次的全省环保大会上,时任省长习近平说:“加快发展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且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在这次环保大会上,首次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同年8月,福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2004年底,经国家环保总局论证批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台,提出要在20年内,总投资至少达700亿元,完成以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型工业、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为基础的生态效益型经济等六大体系建设。 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尽管福建经济总量增幅取得年均13%以上的增长,但作为经济发展的后发之省,到2000年时福建GDP总量仍不足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不到370亿元。“以这样并不算雄厚的实力,却制定如此庞大的战略规划,显示了福建决策层对于生态建设的远见卓识。”时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长、曾参与“生态省规划纲要”设计的严正,回眸当年时仍十分感慨。 习近平还亲自推动,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万元,开启了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 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推动和参与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和实践绿色发展之路;离开福建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依然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高度关注。 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来闽考察时指出:“福建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要把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环境。” 2011年底和2012年初,习近平两次就正处在重要节点上的长汀水土流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2012年3月,在京看望参加全国两会的福建代表团时,习近平再次殷切嘱咐:“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调研,深切寄望福建干部群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在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征途上,八闽大地绿意盎然,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蔚然成风。 绿色发展 先行先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是发展的最亮底色。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对于福建而言,生态环境质量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又要尽早缩小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发展差距,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这意味着,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难度加大。 知之非难,行之惟艰。 愈是艰难,愈要矢志不移,彰显执政担当。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福建;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福建。”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如是说。 省委、省政府推出一系列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 2006年4月,省政府下发《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2010年1月,《福建生态功能区划》正式实施。 2010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建设生态省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2011年7月,省政府下发《福建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2011年9月,省政府下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 2013年1月,出台《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2015年,出台《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 2016年4月,出台《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专项规划》,提出要推动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美丽福建。 推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意味着超越和扬弃旧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勇于先行先试—— 科学规划,明晰定位。 福建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接近1/3的全省陆域面积被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 政绩考核,绿色导向。 从2014年起,福建在全国率先对全省34个县取消了GDP考核,取而代之的是考生态、考农民增收。 不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让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的武平县有了选择的底气。武平地处闽粤赣交界,森林覆盖率79.7%。曾有来自国内外15家林木加工企业的代表看中武平的优势,希望在武平发展林木加工业。经接洽,县里发现有11家企业属于能源消耗型,便婉言拒绝。随后,武平引进了5家符合环保政策的光电企业。短短一年间,一个以正德光电为龙头,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园横空出世。 生态补偿,凝聚合力。 早在2003年,福建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九龙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2015年,我省出台《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省级政府每年整合筹集重点流域生态补偿金3.1亿元,比原先增加1.6倍;今年,我省首次与广东签署生态补偿协议。两省共同出资设立2016~2017年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资金额度为4亿元,两省每年各出资1亿元。 党政同责,守住底线。 福建探索环保监管由督企向督政转变,给地方和部门套上环保“紧箍圈”,抓住污染治理的“牛鼻子”。2010年,在国内率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2014年,建立每季度环保督查会,把各设区市突出环境问题纳为省政府季度经济分析会三项主要议程之一;2015年,建立环保综合督查制度,每年对各设区市污染整治、减排等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并上报省政府。同时,提高环保在地方官员绩效考核的比重,由原来的2%提升到10%…… 今年起,我省率先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级为书记、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在全省两会期间,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签订环保“军令状”,在全国率先扛起环保“党政同责”大旗。同时,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八闽大地始终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 地处闽北山区的南平,经济总量虽然多年靠后,仍坚守生态底线,近三年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没有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先后对100多个不符合绿色发展定位的项目叫“停”喊“不”,与此同时,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旅游养生、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南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三,绩效考评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2015年GDP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福建,交出一份绿色的靓丽答卷。“十二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翻番的同时,COD(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五年连降”,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硬任务,万元GDP排放强度仅为全国一半。 绿色福利 全民共享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美丽福建,无疑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完美融合。 牢记总书记嘱托,长汀矢志不移治理水土流失,已大见成效。 春和景明,记者看到,长汀县策武乡南坑村,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河水清澈;数千亩山野上,银杏树亭亭玉立,与清溪横翠、屋舍俨然的村落交相辉映。多年前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场景,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推广长汀经验,福建乘势在全省吹响“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冲锋号,巩固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起来,2014年底,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治理任务。 随着造林绿化力度的加大,“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的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十二五”期间,福建植树造林1665万亩,比“十一五”期间增长48%。全省累计投入“四绿”工程绿化资金137.67亿元,造林544.4万亩,新增国家森林城市3个,城市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30.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0.8平方米提高到12.76平方米。 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省推进城市中心区、重点地区、主要干道周边环境整治,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顺昌县埔上镇口前村位于富屯溪畔,316国道穿村而过,过去畜禽散养,村容村貌不佳。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开始拆危房建新居,绿化美化,临江的泥土路被改造成极富闽地特色的休闲景观江滨路。漫步其上,一边翠竹绿柳,溪水时隐时现;一边新旧房子和围墙经简单的勾勒,仿古风味十足,引来游人络绎不绝。 美丽乡村,也带来了传统产业升级。 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投资700多万元,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和桃园建设,把村庄变成了一个集生态观光、田园采摘、土特产采购、畲家小吃于一体的美丽畲村。修起了桃文化长廊、两座跨溪木栈桥、观景亭、停车场、公厕等,6公里的桃园步行道从村子连到了山上…… 看到家乡的变化,村里的90后阿全从广州回到虎头村创业,2014年下半年,他的农家乐宣布开业,除了提供农家菜,还经营糍粑、乌米饭等畲家美食,年收入达一二十万元。 如今,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清新福建的“金名片”,更是百姓增收的“摇钱树”和“聚宝盆”。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加快发展,带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去年底,我省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再次发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动员令。 “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变化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加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省委书记尤权一席话,表明了我省坚持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的坚定决心。 “以巩固拓展生态环境优势为主线,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省长于伟国对牢牢守住生态环保红线表明坚决态度。 新理念,新实践,新时代。福建推进绿色发展,正稳步向前,谱写新篇章。 |
相关阅读:
- [04-16] 云南打造绿色屏障
- [04-28] 美国加州上空现神秘绿色火球 穿越夜空直坠地面
- [04-28] 绿色公交畅行厦门
- [04-27] 全国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拟建网上执法平台
- [04-15] 【治国理政 福建篇】多措并举推行绿色出行
- [04-21] 漳州交警支队驾考中心为台胞换证开设绿色通道
- [04-25] 厦门火炬幼儿园全园齐动员 上街宣传绿色简约生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