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漳州积极保护“五古”文化资源 努力延续历史文脉

2016-05-12 07:11: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漳州在保护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和古牌坊上下功夫,让乡愁看得见,让文脉摸得着

“五古丰登”,留住漳州味

东南网5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张俊毅) “五一”小长假,位于漳州芗城区天宝镇的洪坑古村落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建于明末清初的洪坑村,格局完整、碧水环绕,一排排闽南古厝错落有致、构造精美,村内祖祠“世泽堂”、圆土楼“鸿湖乐居”和古乡规民约石碑“鸿湖社会禁牌”等历史文化遗存,让人们流连忘返。

洪坑村,是漳州积极保护“五古”文化资源、努力延续历史文脉的一个案例。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素有“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之誉,至今仍较好地保持着闽南文化原生态。近年来,漳州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将生态与文化融入山水林田湖之间,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化保护和历史传承等方面。特别是以“留住城市记忆”和“记住乡愁、根在漳州”为重点,对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大力保护,并把它们概括为“五古丰登”。同时,漳州通过“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办法,在城乡建设中凸显“闽南风、漳州味”,并将闽南文化生态元素更多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在平和县,当地政府充分发动群众力量,通过项目争取资金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引导世代生活在土楼里的群众自觉保护“永远的家园”,同时引进民间资本,适当旅游开发,让绳武楼、六成楼等土楼遗珠涅槃重生。

在芗城区,漳州古城项目扎实推进,努力突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核心特色。位于古城核心区的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去年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在龙文区,九十九湾“闽南水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该项目设置印象水乡博物馆、茶文化长廊等场所展示闽南文化,实现景区、园区、社区、商区四区共融,打造“漳州版清明上河图”。

在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后坊村,全村作为景区来规划建设,通过面上整治、细节修饰、局部点缀,达到“少花钱、小整治、大变样”的效果,最大限度保留乡土气息、田园格调、农家风情和闽南文化。

在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一座三进式郑氏祖厝,在村民众筹之下被改成乡愁馆,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示清末迄今各时期的闽南味民俗物件。从去年3月开馆至今,已迎来数万名游客。村民郑和杰说:“村里保住古朴物件,就是留住村庄的根。来这里游玩的城里人,都羡慕我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