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高考科目、录取模式、外语考试等都将发生变化,其释放的改革信号远非增减几门考试科目这么简单。事实上,“牵一发动全身”的招考制度改革,将撬动整个大学、中学教育教学体系的扭转变革。
眼下,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在于,改革后,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能减轻吗?外语为什么能考两次?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用?……24日,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学校长、一线教师以及教育专家,回应了学生和家长关切的五大焦点。
焦点1:
“3 3”模式是否会“增负”?
【负担只会减轻不会加重】在选考科目上,将来可以跨文理搭配选择符合兴趣、特长、爱好的科目。不少学生认为,高考改用“3 3”模式,这样的调整不会增加负担,相反减轻了心理压力,“原来,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只要有一门科目没学好,就完全有可能把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考砸,而今后可以‘扬长避短’了。”
现行的高考仍进行文理分科,学生非文即理;取消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又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文理交融、多元发展”的理念。福建师大附中校长温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生可以从两次英语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改革中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届时,高校选拔人才或将设置更多合理的“观察点”。
就目前看,现在的文科生不等于不用学理科,理科生也不等于不用学文科,因为,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学生仍要参加反向会考。温青表示,随着修订后的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其中必修的内容会大大减少,这意味着将来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要求肯定要比现在的高中会考低,学生的负担只会减轻不会加重。
【避免“疾风骤雨”式的应对】有些家长说,虽然招考制度改革会让学生更加关注平时的学习,但是,今后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重要性大大增加,为了确保考上理想的高校,每门选考科目都不能疏忽。也有学生表示,招考制度改革后,从高一开始就要投入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还是会有压力的。
衡量负担不能仅和考试科目、数量挂钩。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定位”,符合学生自身基础、兴趣和未来发展的合理定位就不会引起过大的心理压力。为此,一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就应该在老师指导和家长支持下设定系统的学业规划,避免“疾风骤雨”式的应对方式。
焦点2:
为什么外语一年能考两次?
【具有一年多考成熟经验】为什么只有外语可以考两次?业内人士称,目前,托福考试等均已实现“一年多考”,有成熟完备的经验。从国际上看,多次考试是一种趋势,但要满足特定条件,每次考试的难易程度要非常接近,技术上也必须达到较高的层次。只有外语满足上述条件,因此安排“一年两考”,先进行探索。
【充分准备第一次外语考试】对于首次参加外语“一年两考”的学生而言,由于考题结构、题型、难度等都无先例,有些学生可能第一次先去“试试水”,第二次再有备而来、全力以赴。
几名英语教师认为,从考试心理来看,很多学生可能会选择参加两次考试。不过,考生需认识到,如果第一次已经发挥出正常甚至超常水平,那不如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复习中。建议在参加第一次外语考试前,就做好充分准备,而不是抱着练手的心态,把希望寄托在第二次考试上。
焦点3:
为什么选3门进行等级考?如何选?
【等级性考试限选3门】假设,学生可以选择超过3门等级考的科目,很多学生和家长会全部选,最后选高分科目计入高考成绩。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学生负担,所以,我省已经明确了学生限选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
【采用排除法慎重选择】“将来,高中可能会推出更多的拓展性课程。”一些中学老师预测,由于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哪里,所以多样化的拓展课既是给感兴趣学生的“提高课”,又是给其他学生的“试探课”,让学生通过这类课程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进而为“6选3”做参考。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郭丹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后,学生要思考的不只是如何学好相关课程,更要思考如何根据高校专业的要求和将来报考升学志愿的方向,选出适合自己的选考科目,以便将来进入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为此,他建议,高中生或许对自己擅长哪门科目不了解,但对不擅长的科目则基本心中有数,学生可以采用“排除法”慎重选择,这样有利于将来的高招录取。
焦点4:
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用?
【提供事实材料接受监督】不少教育专家都将综合素质评价看作招考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但这也是一大难点。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用,成为各方议论焦点。
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用,我省将采取的做法是:高中校提供事实依据,高校提出具体的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将会要求学校严格落实“写实记录”,按照规范严谨公开的原则,推进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程序规范化、评价管理电子化、评价监督制度化,建立公示与举报、申诉与复核、诚信与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
通俗地说,学生在提供事实的同时需要出具证明材料,并及时公示接受监督,最大程度上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
【关注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不少学生疑惑,怎样的经历和材料才能进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并得到高校的青睐?专家认为,蜻蜓点水般地到处“敲图章”的实践经历一定不是大学所需要的。
目前,我省正在对评价内容做进一步研究,旨在打造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今后,在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结果真实可信方面,我省将建立综合素质信息化平台,将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引导学校、社会各方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健全监督机制。与此同时,高校在使用评价信息前,将事先告知,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公示。
焦点5:
高中走班教学是否成趋势?
【高中阶段出现“分层走班”】不难看出,学生“6选3”会产生多种排列组合方式,将打破常规的分班,或实现走班教学。
所谓走班教学,即语、数、外统一上,其他课程按照学生自主选择的科目编班上课。不过,这将对学生走班能力产生考验,也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挑战。实行走班制以后,一些自我要求不严的学生可能容易松懈,这就需要教师承担更多责任。
福州八中校长陈炜表示,招考制度改革后,走班制势在必行,或将出现“分层走班”、学科辅导员等。比如,将来选考物理的学生和没有选考物理、只需参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学生所编排的学科教室和教师肯定不同,原因是两者的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相同。
届时,除了班主任管理的行政班级外,或许会增加学科辅导员,目的是尽快熟悉走班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课表上或出现“自由时间”】不少老师预测,到时候可能会让学生从高一就开始“走”起来,学校初步设立学习体验期,试行走班。到了高二,逐步形成走班教学氛围后,学校将逐步开设拓展性课程,与高一课程保持延续性。
由于排课多样化,今后,高三学生的课表上也许会出现“自由时间”这个说法,学生可以选择去图书馆自习或是到操场上运动。
(福州日报记者 许含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