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月初《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发布后,煤炭去产能工作已进入全面执行期。截至5月18日,中央围绕财税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已发布关于煤炭钢铁去产能的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近年来,在声势浩大的煤炭行业去产能背景下,握有大量资金的“煤老板”该何去何从?
永定:“煤老板”谋转型
东南网5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刘永良)
龙岩市永定区安监局传来消息,2015年初至今,该区一共关闭煤矿4个,非煤矿山1个。目前,该区煤矿企业数量由最高峰时的60多家整合至26家。这意味着,又一批煤炭业者将逐渐淡出行业生产一线。
永定是我省重要产煤区,煤炭储量约5.2亿吨,资源型经济曾经占据县域经济的80%以上。尤其是在其北部的高陂、坎市、抚市、龙潭、虎岗、培丰等6个乡镇,煤炭业一度是百姓的衣食父母,甚至哺育了一批手握大量资金的“煤老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12年,当地为数众多的“煤老板”和“煤农”靠煤炭开采迅速聚集财富。但从2012年开始,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众多煤炭业者面临转型,当地光转投其他行业的“煤老板”就逾1000名。
当起“农老板”
简双福,永定区培丰镇洪源村村民,曾经是一名“煤老板”,现在的身份则是村里一家苗木种植基地的投资人。从“煤老板”到“农老板”,简双福觉得自己选择的转型路径是对的:“挖煤严重破坏生态,特别是对矿区水资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无序开采造成水源污染,村民有水也不能喝。”
几经思量,简双福靠着从1986年就涉足煤炭开采业所积累的资金,在2006年投资百万元承包了200亩的山地,做起了植绿人。从最先单一的种植果树,到现在实行“猪-沼-果”的生态种养模式,不到10年时间,简双福取得了成功。他介绍说:“每年基地的柚子收入有十来万元,养猪还有二三十万元,收入还是稳定的。如果现在还在挖煤,那是挖多少亏多少。”
据了解,受进口煤和清洁能源使用比提高的影响,从2012年开始,煤炭价格急剧下滑,每吨煤价从最高峰时的五六百元下降到现在的两三百元,连开采的成本都不够。老简超前主动转型躲过了这一“劫”。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永定“煤老板”改行从事农业的数量不在少数,且不乏成功者。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敢也不愿轻易离开这片土地。农业相对其他产业,技术、管理等门槛较低,相对适合“煤老板”转型。但“煤老板”转型从事农业也面临诸多挑战:生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利润少;传统农业没出路,新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的技术、管理门槛大幅提升……这都对改行的“煤老板”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变色”
大批“煤老板”带着大量资本进行产业转型,必然带动大量“煤农”转移就业方向,吸纳他们在新的产业领域实现新就业,实现当地煤炭业者的集体转型,从而改造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变色”。
谈起永定煤炭业者转型,就不能不说起坎市镇新罗村。这个曾经靠挖煤哺育了当地众多黎民百姓、却牺牲了生态环境的小山村,这几年,环境大为改善,生态逐步修复。
近日,记者走进新罗村,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新房旁边,大批苗木花卉正在等待外运;田野上一座座大棚里,蔬菜、葡萄树泛着碧绿,村民在穿梭劳作。
新罗村属瓦窑平井田北矿区,煤炭产量高时,每天都有三四十辆的卡车进出,村道被压坏,石渣冲入河流,水库被污染,每天漫天煤灰,黑压压的一片。但自从封闭所有小煤窑之后,群众找到了新的致富行当,村庄成功实现从“黑色”到“绿色”的华丽转型。
新罗村村支部书记刘荣祥告诉记者,如今,新罗村的“煤老板”组建了汽车运输协会,整合全村100多部车辆,做起了现代物流服务业。村子还流转土地,引进园林公司种植花卉苗木,不仅产销顺畅,还引来许多游客前来赏花,实现了一产、三产的融合。游客多了,村子里10来户农户又带头开起了“农家乐”,上百名村民在家搞餐饮,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此外,该村还发展设施农业,建起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近年来,新罗村众多“煤老板”从“黑色”向“绿色”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如今,生态经济逐渐成为新罗村的一张新名片。
政府因势利导
一位早期转型进入房地产领域的“煤老板”赖某昌说,当下,永定许多“煤老板”都渴望转型,也不得不转型。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当下,安全生产事故是他们最担心的。不同于北方的露天开采,南方煤炭开采几乎都是地底下的开采,煤层结构复杂,只能用炮采,容易发生透水、塌陷等安全生产事故。他说:“大家都在寻找别的更好的出路。”
对此,永定业内人士认为,煤炭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政府可乘势而为,做好转型的引导和扶持工作。目前,永定一方面积极扶持持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技改,帮助他们拓展市场、稳定产量;另一方面坚决打击和关闭无证矿,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治理生态。
对握有富余资本的“煤老板”,永定也在积极地帮扶他们转型,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引导扶持“煤老板“转型投资“绿色”产业,加快汽车机械和文化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同时,当地还通过资金、项目、政策等扶持手段,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煤老板”参与农村淘宝项目和生态农业项目,实现不挖煤也能致富。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在“煤老板”的资本转移并集聚到新产业的带动下,大批“煤农”可以实现集体新就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