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到了,民间资本来了,教育人才也来了——
民办教育走近春天

民办学校教师人才专场招聘会上人头攒动。
东南网5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林智岚 文/图)5月28日,福州市教育局在福州金山中学举办民办学校教师人才专场招聘会,90多所民办学校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2000多名年轻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场,其中不少来自名牌大学。林倩是香港大学教育学硕士,她共投出6份简历,她的梦想是当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
面对火爆的场景,与会业界人士就民办教育在利用资本、集聚人才、提高质量等关键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资本助推民办教育升级
从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来穿去,来回察看各个展台的情况,刘俊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他是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市民办教育协会是这次招聘会的协办单位之一。他兴奋地说:“民间资本来了,人才来了,民办教育的春天近了!”
刘俊有着很深的教育情结。他曾担任闽江学院附中校长,带领学校师生共同创造了“三级跳”的好成绩,实现从一所薄弱校到省三级达标校再到省二级达标校两次跨越。退休后,他投身到民办学校——福州阳光国际学校,继续追求教育梦!
刘俊说,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民办教育的法治与政策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将吸引更大规模的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市场经济规律就当如此,看势做势,优胜劣汰。所以,在新政出台和教育市场开放的预期下,新一轮竞争不期而来,无法阻挡,只有顺势而行,应变提升。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民办学校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为原则,因校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在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希望资本力量能团结一批真正热爱教育、懂教育的人参与办学。今天,那些成功的有品质的民办学校,往往是那些懂教育的人所办的,他们往往能从人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发展教育事业。”刘俊强调民办教育要规范有序发展,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互呼应,互为补充,促进教育事业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用事业吸引人高薪打动人
“福州左海学校年薪8万-15万元招聘高中教师。”这张红底白字招牌格外亮眼。
“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你们学校,年薪也能达到8万-15万元?”记者问道。左海学校董事长林性标说:“新毕业大学生到校实习2个月后,如能符合班主任工作要求的,年薪8万元以上。我们岚华国际教育集团所属学校不少老师年薪加各种奖金合起可超过15万元,甚至达到20万元。”
“事业吸引人、高薪打动人”,是林性标办学的一个法宝。
1984年,林性标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信心满满地想把薄弱校办成名校,就主动向平潭县教育局长提出承包管理平潭三中,一位当时的教育局领导委婉地说:“年轻人敢说敢干,精神可嘉,但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实力才行!”后来,林性标到平潭一中当老师,并在年段长岗位上干了多年,他带领学生创下优异的高考业绩,声名远扬。于是,很多家长想托林性标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平潭一中,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很骨感。看着家长们遗憾的眼神,林性标心里很难过,想创办名校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1997年,林性标终于下定决心,辞职集资创办平潭岚华中学。当时一个轰动平潭的新闻就是以20万元买断平潭一中老师公办身份并且高薪养师。岚华中学以事业吸引人、高薪打动人,一时名师汇集,从而不断刷新岚华中学中高考佳绩,连续16年中考成绩位列当地第一名。林性标创办了一所优质校,增加了3500人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之后,林性标如法炮制,在福清、福安、福州、云南等地办起了1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
前几年,林性标在外省创办民办学校和生态农业,把福州左海学校委托他人管理。看到学校没有办出应有水准,林性标感到很痛心,所以回到福州亲自抓管理。林性标从三个方面实施名校战略:从今年起租用曾作为大学校舍的福州财茂城校区,利用高等学校硬件设施来办高中;从岚华国际教育集团内部调来管理团队,启用先进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从云南、山东等校区抽调多位学科带头人到福州来,同时面向全国招聘24位优秀教师。
“民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师资,名校标准不在于豪华的校舍,而在于名师荟萃和高超的教育水平!”林性标说。
教育质量是竞争的法宝
口碑好的民办学校,吸引了很多毕业生投简历,在华伦、励志、华南实验中学等展台前,应聘者排起了长龙。
名牌民办中小学为何这么火?记者与在场的华南实验中学德育处主任陆振民聊了起来。陆振民是湖南人。他回忆起16年前踏入华南实验中学应聘时的情景——门面很小,学校外观很旧,但是,浓浓的人文情怀深深地吸引了他。陆振民说,到现在,学校外貌依然没有多大改变,但是教学质量却不断提高。
从福州华南实验中学的创办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刘美珍到今天的董事长秦履多先生,他们都是从全国著名高校走出来的知识分子,正因为在这些治学严谨的老教师的浸润和带领,学校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师风。刘美珍院长怀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梦想,为学校定下了“以爱为本、以严为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教学方针,将“知、行、健,礼、义、信”的古训作为校训,希望为华南的孩子创造出一片教育的蓝天。
华南实验中学始终坚持小班教学的办学特色,每个班级30多人,每个年段设置6个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能够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态,力求贴近他们的生活、熟悉他们的心理,成为他们的伙伴。
“学者办学,以专家督教”,这是学校的办学特点。胸有教育理想和情怀的人办学,就很重视教育理念、教育质量、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找到自己的特色定位,满足家长对特色教育和高品质教育的需求。
“如果说过去民办学校解决的是有书读的问题,今天民办教育解决的则是读好书的问题。”陆振民建议民办教育继续在教学质量、特色、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以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社会认可度!
记者点评>>>
让民办学校成为一支生力军
我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孔子讲学”,而后兴盛于南宋书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民办教育迅速发展,从“拾遗补缺”到“不可或缺”。
政府对民办教育十分重视,颁布实施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目前,在中央要求均衡教育、普及高中的大背景下,教育成为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特别是外来工子女和二孩的增多,加大了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如不及时应对,也将成为一个棘手的民生问题。
办更多更好的民办学校,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办学压力,提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教育服务,回归教育本质,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优质教育需求。同时,民办学校还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面向市场办学,民办学校具备自主创新和大胆探索的内生驱动力,比较关注学生和家长的体验和反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化、选择性、多样性人性化的教育需求。
而今,民办教育已有相当大的规模,但是存在着与公办学校地位不平等、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为此,业内人士呼吁政府要创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和谐的竞争环境,让百花齐放,同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