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闽侯以延伸壮大产业链为抓手,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十三五”开局发展势头不减——
闯高端 填空白 上高新
东南网6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陈宗兴 林泳)东南汽车全新SUV车型DX7销售火爆;在4月底的春季广交会上,闽侯工艺品企业订单量逆势增长;5月18日,祥鑫特种铝合金项目投产,填补我国东南地区行业空白……去年以来,闽侯紧抓产业“延链、壮链”、创新力提升,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去年底,闽侯连续第六年斩获福建县域经济实力十强、经济发展十佳,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68位,比上年提升3位。今年第一季度完成GDP77.6亿元,同比增长8%;1—4月,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7.83亿元,同比增长24.1%。
产业迈向高端
在闽侯的经济结构中,以汽车、建材为代表的工业可谓半壁江山。然而,由于历史环境、路径依赖等因素影响,一些工业行业长期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徘徊,造成产销不旺、效益不彰。
如何改变?“在经济总量达到一个台阶之后,须引导企业从产业‘洼地’迈向‘高地’,以产业的高端化优化供给结构,创造有效供给。从政府层面而言,对做高做优的企业,要从项目资金、用地安排等方面加以倾斜扶持。”闽侯县领导说。
以东南、奔驰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是闽侯支柱产业。近年来,这两大龙头车企发展遭遇挑战,东南汽车一度面临困难。目前,这一局面正在改变,这得益于它们各自推出的高端车型。
“从去年7月上市以来,我们的首款SUV车型DX7销售行情很火,平均每月销售近1万台。”东南汽车相关负责人说。相较于其他车企,东南算很晚进入SUV市场。为实现后发赶超,他们苦练三年内功,坚持正向自主研发,终于有所斩获,打造出10万-14万元的性价比超强的SUV车型。
有了拳头产品DX7的支撑和带动,东南汽车今年一季度产销喜人:生产汽车27692辆,同比增长64.3%;销量26904辆,同比增长53.7%;实现销售收入24.45亿元,同比增长148%。
福建奔驰也是如此。2015年,福建奔驰投资14亿元全力打造低消耗、高性能的全新中高端MPV产品——VS20豪华多功能车型。历时一年多,VS20车型于今年3月量产,4月投放市场,供不应求。
同样在青口,一些高端制造业正在崛起。
5月18日,总投资9亿元的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特种铝合金项目投产,填补我国东南地区高精铝合金特材生产加工的空白,其生产的特种铝合金,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等重要和特殊领域。“高端铝材项目的附加值非常高。预计到2020年,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利税8亿多元。”祥鑫董事长黄铁明说。
创新保障供给
深化供给侧改革,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必然选择。
在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福建盛荣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创立仅7年,盛荣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综合性船舶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缘由何在?总经理肖荣的答案是:创新。
盛荣已研发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海水制冰机、船用冷海水保鲜机组等,是中国船级社(CCS)质量体系认证的船舶设备制造商。如今,盛荣的海水制冰机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福建、广东、浙江捕捞渔船上。
为了创新,盛荣舍得投入。“创立之初,公司研发投入就达850万元,虽好几年都亏本,但我们始终没动摇。如今已实现盈利,今年产值有望超过6000万元。”
肖荣说,今年将新增一条新型冰盐水速冻机组生产线,预计明年量产,“单这一条生产线,便可增加近3000万元的产值”。
先进制造业需创新,既是闽侯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的工艺品,也是如此。
“做外贸订单,创意好、设计好、交货快、服务好,才能留住优质客户。”福州弘博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礼渠介绍,在今年4月春季广交会上,弘博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0%。
弘博以生产铁木、玻璃制品为主,创立至今10年,去年产值超1亿元。林礼渠介绍,每年他们都会去欧美国家多次,考察工艺品市场发展趋势,从而提前设计和布局。“这几年,欧美国家流行铁木搭配的工艺品组合,可以放在他们的花园内外,我们就根据这个趋势做一些主题设计,比如海洋主题、复古主题等,非常畅销。而且铁木制品可循环再利用,也非常符合环保理念。”
创新力的支撑,让闽侯工艺品在全国出口市场普遍面临挑战的情形下,持续走强:2015年出口创汇6.83亿美元,同比增长6.68%,占全县出口额的一半;今年1-4月预计出口1.75亿美元,同比增长5%。目前,闽侯工艺品从业人员有10多万人。
补上“高新”短板
近年来,闽侯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传统制造业,以及融入福州大都市而勃兴的房地产、建材、商贸物流等产业。着眼长远,闽侯经济结构调整中,高新技术产业的短板亟须补上,这样持续发展才有澎湃动力。
这块短板在长大。位于闽侯经济开发区的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公司,是国内机、电、液一体化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全球产品门类最多、规模最大的液压成型技术和装备供应商之一。“我们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大,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达30%。”海源副总经理刘嘉屹说。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海源近年来依靠高新技术动作频频:一方面继续在材料装备行业进行拓展,另一方面在业务模式上变身,从卖设备转变为卖制品。在国内率先挺进3D打印领域,如可一次性打印个性化、多样化的立体雕塑,应用于教育、园林景观等领域;3D打印建筑模板,则可实现混凝土墙体表面造型和纹理的个性化定制,改变现有市场上同类模板样式单调的不足。
去年,海源又携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取得突破。2015年9月,海源制造出首台碳纤维作为车身的概念车。相比传统金属车身,这台概念车整车重量减少60%,制造成本下降50%。“汽车材料轻量化是全球行业趋势,如果未来在新能源动力等方面取得实质突破,那么我们这种碳纤维材料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刘嘉屹说。
同样落户于闽侯经济开发区的朗宇环保,是我省唯一的噪声治理专业企业,近年来承接我省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几乎所有的噪声处理单子;福建福特科光电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精密光学元件制造商,它生产的偏振光学元件、无盲区汽车后视镜等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客户包括ABB电工等著名企业。
目前,闽侯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2015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0亿元。与发达县域相比,这不算强大,但已显示出蓬勃发展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