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媒体融合大势,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率先发力,创新体制机制,利用新媒体技术,整合传媒资源,网罗传媒人才,更加高效地传播新闻、服务读者,打造新媒体舆论阵地。
星火燎原,福建打造首个传媒众创空间

新媒空间

创业团队在做路演
东南网6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缘起,一次大赛引发的思考
2015年11月13日,杭州,第四届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此举行。
在这场决赛上,来自海峡赛区的5支新媒体创业团队,出乎意料,斩获了不凡的荣耀。来自台北的“AirSig空中签名”团队斩获冠军;另外两支团队“乐圈传媒”和“卡琪卡在线干洗”,则摘得5个“梦工厂之星”名额中的2个。
这些团队,是从海峡两岸近百个创业团队中被选拔而出。选拔他们的,正是“新媒空间”的创立者之一——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下属的福建报业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福建报业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了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海峡赛区的活动,用半年的时间,在福州、台北、泉州、厦门等地的百余个参赛项目中,决出五强代表海峡赛区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这场决赛是一场什么样的大赛?记者了解到,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过4届,是国内新媒体业界公认的知名赛事。
然而,此前,因为不看好福建的新媒体创业环境,这场全国性的大赛并未在福建设立分赛场。“福建中小企业家多,很早就有创业的环境和传统,本地的投资人也很多,能够为优质项目提供土壤。然而,在文化传媒方面,浙江和福建都不怎么发达。”大赛评委、时任浙江日报传媒梦工场投资总监吕子睿说,“这跟这两个地方的产业属性有关系。福建人讲求实际,更多人选择做实业,这让福建文化创业项目的土壤还不够。”
这样的看法,源于对福建情况的不熟悉。“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海峡赛区的举办,让福建的新媒体创业者开始崭露头角,让主办方发现了福建新媒体创业隐秘的“大江湖”。
何雨田,“乐圈传媒”的创始人兼CEO。这位福州本土的90后创客已在福州打拼数年,拥有一个以制作网剧为主营业务的新媒体创业团队。他们制作的网剧,曾创下优酷网2亿次点击量的佳绩。何雨田说:“我参加大赛一方面是为了露个脸,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另一方面主办方有实力,请了不少业内大咖,我想借这个机会与前辈们交流学习。”
和何雨田一样报名参赛的优秀项目还有很多。“通过大赛我们才发现,福建的新媒体创业者实力非常强。我们选拔出5支决赛团队,有3支拿到了很有分量的奖项。”福建报业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创业者虽然在传媒各领域取得不错成绩,但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因此,办完大赛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搭建一个平台,服务福建的新媒体创业者,通过整合更多资源,打通传媒行业产业链,对他们进行孵化。”
回眸,内部创业者如源头活水
“新媒空间”的创始人开始了行动。
第一件事就是将优秀的新媒体创业者请进“新媒空间”。
这些创业者大多已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如何快速拉来大量项目,形成集聚效应,进而做出示范。“新媒空间”的目光,放在了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自己身上。
“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是福建省媒体行业的领头羊,拥有很丰富的媒体资源,集团内部的创业者也多种多样,涵盖许多领域,是一座富矿。”“新媒空间”创始人之一、蒲公英创新工场CEO方震对记者说,推动新媒体创业,可从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内部项目上找到孵化方向,再带动示范其他新媒体项目创业。
在“新媒空间”网罗的数十个新媒体创业项目中,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内部项目就占13个。这13个项目也还仅是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众多创业项目中的一部分。东南网的“大学城频道”、《海峡消费报》的“福建有礼”、福建日报经济文教部的“助村”、《每周文摘报》的“金色年华服务平台”、《福建法治报》的法影纪实等一批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内部新媒体项目,入驻“新媒空间”,覆盖教育、文创、影视、农业、养老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就是在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上,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挖掘内部人才,整合相关领域资源,更好地服务读者。他们的创新和探索,在各自领域成绩不凡,颇具影响力。
“助村”是福建日报在报纸《三农》版的基础上推出的新媒体项目。“守望乡土,合力助村”,是助村的口号。“创办‘助村’,是想通过新闻帮扶,打造一个沟通乡村与城市的平台,一扇链接传统与现代的窗口。”福建日报经济文教部负责人介绍,助村在内容生产方式上主要借助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主导,在传播渠道上,助村深度整合报纸版面、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用户自媒体等渠道,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助村”的新媒体实践,在福建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助村”推出的农产品认养、村干部代言、农村文化节等多个品牌活动,受众数量增长迅速,现已成为福建省城市与农村相连的重要媒介。
海峡导报“动新闻”数字出版平台,是海峡导报推动平面媒体转型升级而推出的融媒体出版项目,包含即时新闻制作与发布、跨媒体平台互动与传播、3D动画制图、数据库应用等。海峡导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将是一个打造横跨平面阅读和多媒体数字阅读的新一代新闻产品生产与发布的平台,并形成数字内容出版产业。
在海峡教育报社,福州教育手机报客户端、福州教育微信公众号正改变教育领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新的传播技术,让学校和家庭及时互联的家校联系平台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引入网络阅卷、质量分析监测和个性化学习平台,通过对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为学生提供包括考试分析、错题整理、学习测评、线上线下辅导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海峡教育报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将集新闻宣传、个性化学习、综合服务为一体,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新媒体平台。
“金色年华服务平台”是每周文摘报打造的集中老年产品销售、信息服务、活动策划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其中以专业老年鞋为重点项目。每周文摘报社负责人介绍,“金色年华服务平台”组建了产业联盟,拥有20条生产线,月生产能力150万双。“我们设立的健康鞋科学研究室,有非常先进的脚部数据测量仪,我们坚持收集50岁以上中国老年人的脚形,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老年足部问题保护方案。”
……
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的内部创业者不断涌现。他们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与成功,得益于报业集团创新体制机制,在媒体融合方面鼓励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福建日报社领导表示:“如今互联网正深刻地影响传播格局,作为传统媒体,我们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面临挑战。为此,我们鼓励集团内部新媒体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
政策的支持,让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内部创业者涌动,一个个新媒体项目崛起,为媒体融合发展投石问路。
然而,这些新媒体项目的发展同样存在瓶颈和不足,如技术缺乏导致对读者需求的数据分析不够、培训不够有力导致内部创业人员素质提升不快、市场运营能力不足导致新媒体创业面临生存困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展望,搭服务平台圆新媒体梦想
“我们以互联网思维构建开放性平台,通过引入传媒行业资源,联合资本运作,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带动新媒体上下游产业集聚。”这样的阐释,道出了“新媒空间”打造新媒体行业众创服务平台的定位。
新媒体之新,新在传播技术上。方震告诉记者:“对新媒体而言,流量至关重要。若能通过技术手段,准确获得用户信息、分析用户行为,媒体从业者将更懂用户。”“新媒空间”将引入“阿里云”为创业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时,还将争取中科院计算机所福州分所的支持,为入驻园区的新媒体项目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创业,需要资金。“新媒空间”已引入万宝融投资、盈时资本、之宝投资等投资机构,并将从全国引入更多投资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投融资及创业咨询服务。“我们会为新媒体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深度资本交流。”方震说。
借助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的媒体资源,新媒体创业者能获得强大的宣传支持,让项目获得更多的曝光量,吸引资本和社会资源的注目。福建报业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多年深耕传媒行业,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包括良好的公信力、丰富的媒体运营经验、全方位的宣传及发行渠道。借助其品牌影响力,传统媒体的优势将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对孵化出传媒领域新一代高科技企业有很大帮助。
“‘新媒空间’还将会是一个新媒体创业者学习和提升的平台。这里有一大批传媒创业导师,为创业者们提供内容丰富的培训服务。”方震表示,“新媒空间”的人才培训计划,意在通过人才聚集,培养一批传媒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让人才不再是新媒体创业的短板。
方震介绍,“新媒空间”所在的蒲公英创新工场已成为“福建省知识产权服务站”“台江区司法局法律服务工作站”。台江区行政服务中心为蒲公英创新工场提供办事绿色通道,新媒空间入驻企业及项目全部享受绿色通道,方便快捷办理相关手续。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新媒空间”还将建设海峡新媒体产业研究院,研究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新媒体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孵化,定期发布产业发展技术线路图,广泛链接社会项目、资金、人才资源。
主动出击,布局新媒体,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抢占新兴媒体的舆论阵地,成为“新媒空间”的使命。未来,“新媒空间”将借省级党报的带动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新旧媒体将在这里融为一体,共同为变革时代发声。
《助村》(福建日报)


《助村》是福建日报社于2015年4月推出的新媒体项目,是一个沟通乡村与城市的平台,是一扇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窗口,旨在关心农村、关注农业、关怀农民,通过新闻帮扶,守望乡土,合力助村。《助村》采取以用户为主导的新闻生产方式,并充分借助互联网工具,深度整合报纸版面、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用户自媒体等渠道,为读者提供服务。
《助创》(福建日报)


《助创》是一个有关创新创业的新媒体内容平台,借助福建日报主流媒体的权威和影响力,与读者一起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脉创新创业趋势,解析创新创业政策,为双创助力,旨在成为构筑福建创新创业生态圈的桥梁和纽带。
福建大学城微信公众号(东南网)


福建媒体首个针对全省高校师生开设的微信公众平台,已成功举办包括“福建最美高校”和“青春起跑·阳光通行青运随手拍”活动等在高校师生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线上活动,其中与福建日报社经济文教部共同举办的“福建最美高校”点赞活动共吸引到省内22所高校参与发布打榜文章,近20万人次参与,收获数万点赞。2015年7月开设至今,拥有活跃大学生粉丝2.5万余个。
互联网+文创产业新媒体平台建设(东南网)


建立开放交流型公众平台“智造”,通过平台建立,连通文化产业上下游,形成良性合作机制;平台构成:由电子商务平台(电脑端)+APP(手机端)+微信平台线上产品商城构成;功能:创意设计商铺,设计师工作室,创意众筹平台,产品在线交易平台。
福建有礼(海峡消费报)


福建地理标识产品的视频拍摄、销售推广。
三维电影(海峡消费报新媒体)


电影招商、落地推广、电影合拍、明星见面会。
福州教育手机报客户端、福州教育微信公众号(海峡教育报)


集新闻宣传、个性化学习、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新媒体平台。一、建立学校和家庭及时互联的家校联系平台;二、开展丰富有益的亲子活动;三、为学生提供包括考试分析、错题整理、线上线下辅导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四、提供中考成绩查询、中招录取查询,微课视频、学习测评等实用工具。
“动新闻”数字出版平台(海峡导报)


“动新闻”是海峡导报推动平面媒体转型升级而推出的融媒体出版项目,包含有即时新闻制作与发布、跨媒体平台互动与传播、3D动画制图、图像智能识别、数据库应用、移动互联网营销等诸部分,旨在打造横跨平面阅读和多媒体数字阅读的新一代新闻产品生产与发布的平台,并形成数字内容出版产业。
海峡创业(海峡都市报)


立足福建本土,依托海峡网创业频道和海峡都市报—海都创业微信号,服务创业和投资人群。
福建名优农品馆(海峡都市报)


整合福建日报新媒体的相关资源,开创福建省内“互联网+农业”生态农业电商的全新模式,推出“地方名优农产品馆”专区,通过与当地政府的深度合作,将各地标志性农产品以政府、媒体共同认证推出的形式推广,让广大市民可以零距离的接触到最具福建风味的绿色名优农产品。
金色年华服务平台(每周文摘报)


致力于中老年产品销售、信息服务、活动策划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其中以专业老年鞋为重点项目,研发健康鞋系列产品,推动老年鞋行业标准的建立。首创自有品牌“春夕”。平台组建了产业联盟,拥有20条生产线,月产量150万双。同时设立健康鞋科学研究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老年足部问题保护方案。
法影纪实(福建法治报)


项目在2015年5月成立的福建法治报社影视中心基础上,计划设立“法影纪实”新媒体影视平台,提供以视频传播为主的各类权威、深度的法治资讯,让群众从该平台获得法律知识,从而达到普法的目的。同时,利用“法影纪实”新媒体影视平台充分整合多方的影视资源,为福建政法系统提供从策划、摄制到宣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海峡艺术品创意投资平台”


项目以艺术品投资交易为主营业务,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文化艺术领域投资者,可面向热爱文化艺术领域的人士发出艺术品投资申购公告;艺术家也可通过“创投平台”获得投资者的支持,取得进行艺术创作的物质保障与资金保障。平台开创“文化+金融+互联网”新型文化产业模式,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