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巫瑞万 沙观球) 这是一家上了“黑名单”的民营企业。 福建长禾竹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公司因银行借贷3年间产生的“过桥费”、评估费、担保费等费用,背上700多万元的民间高利贷债务。同时,参与联保贷款的另外3家企业倒闭失信。2015年1月,长禾竹业被将乐县人民法院列入“黑名单”。 同行都以为,长禾竹业死定了。但一年过去了,长禾竹业艰难爬坡,努力自救,不但偿还了部分欠债,还着力技改,发力创新,恢复了生机。 壮士断腕 奋力自救 上了“黑名单”,长禾竹业董事长陈谢长没有金蝉脱壳,也没有卷款潜逃,而是千方百计稳定生产,奋力自救。 要想救活企业,首要是解决生产资金问题。而上了“黑名单”的失信企业得不到银行再贷款,也拿不到民间融资。这对企业来说,就是走投无路。 然而,陈谢长没有放弃,他选择壮士断腕,卖掉经营了近20年的牙签厂,换来100多万元流动资金,带领员工走上艰难的爬坡之路。 去年起,三明开展千名干部服务企业活动,市残联干部杨顺明挂包长禾竹业,见证了很多感人故事。 2015年上半年,公司因销售资金回笼延误,120多名员工连续4个月没发工资。全体员工不仅没有催要欠发的工资,反而主动自发借钱40多万元给公司,为企业购置新设备解决资金困难。 去年11月底,公司担心欠薪影响员工生活,更担心员工借给公司的钱以后还不清,不得不宣布:不想继续在公司做事的员工可结清所有工资后离职。可是通知发出后没有一个员工选择离去,大家每天照样高高兴兴地上班。 张龙升是公司生产和销售经理,许多同行企业想高薪聘请他,可他不为所动。问其原因,他笑了笑说:“我坚信公司明天一定会更好。我永远都不会离开这样有前景的企业。” 去年,公司实现产值2600多万元,归还民间借贷400万元,增加成品库存400多万元,稳定了工人就业。长禾竹业成立以来累计利用竹材10万吨,减少森林砍伐30多万立方米。 选好竹材 技术攻关 “逆境中求生存,绝不言败。阳光总在风雨后。”陈谢长的办公室墙壁上挂着这17个字。 “无论多么困难,从不偷工减料,从不在质量上打折扣。”陈谢长道出一直奉行的经营理念。就拿选原材来说,将乐县虽有56万多亩毛竹,但只有一些可做竹家具。公司选原竹材,都要9寸以上大口径、特定的生长区域,才能确保竹材厚度、硬度俱佳,再通过精准控制竹材碳化时间、压力指标,确保竹片颜色标准一致。公司还花费大量的人工,精细选片配色,使每块面板都做到色泽均匀。 为突破防开裂、防变形等核心技术难关,长禾竹业大量投入研发资金,经多次实验,终于摸索出一套特殊的压板工艺,防开裂、防变形等两项竹家具制作技术获国家专利,占领了行业制高点。 同时,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出厂检验,企业实现全过程标准化,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公司已拥有“竹晟”“幸福栖”“长禾”等3个商标品牌。其中,“竹晟”是省著名商标。“竹晟”系列产品的紧固件,全部采用公、母榫结构,各部件之间连接更加紧密、牢固。独有的导角处理,使竹家具外观更加流畅,使用更加安全。多重特殊工艺处理,保证竹材含水率长期均衡不变。选用品牌透明漆,经三道油漆精细喷涂,使产品亮度高、纹理清晰、手感和观感俱佳。 唯有引领创新,才能开拓市场。目前,企业已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取得7项产品设计专利、10项生产设备专利,开发出150多款全竹家具产品,产品质量行业领先,在省内外成功开设了33家专卖店(体验店)。 尽管还负债沉重,公司依旧筹措120多万元,对关键生产线进行技改。下一步,将投资近200万元,新增一条生产线,扩大产能,让企业尽快发展。 |
相关阅读:
- [ 07-06]社保降费进展追踪:16省份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
- [ 07-05]审计署:金融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有待加强
- [ 07-05]福清有2家企业环境违法受处罚 被罚15万
- [ 07-05]煤炭企业库存创新低 基本面改善或超预期
- [ 07-05]两岸企业合作打造“洗衣电商”升级版
- [ 07-05]聚焦供给侧改革:企业搬迁,不是搞异地克隆
- [ 07-04]国务院: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