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科教文卫> 正文
分享到:

泉州理工学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路径探析

2016-07-21 15:28: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致力培育人才,泉州理工学院在生态节能领域也能绽放着不一样的精彩:借力自主研发专利的神奇力量,不管是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的建筑废渣,还是令人作呕的生活污水、地沟油,在校内就能实现“吃干榨尽”,不仅没有给社会增加处理负担,更为学校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学校还被授予福建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让书香与花香为伴,生态与育人共融

泉州理工学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路径探析

东南网7月21日讯 (本网记者 袁圆 通讯员 魏然 林祥聪 实习记者 何亮莉 文/图)

近日,记者跟随由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对泉州理工学院进行了探访。

泉州理工学院在生态节能领域借力自主研发,不仅没有给社会增加处理负担,更为学校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学校还被授予福建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把森林“搬到”校园

放眼泉州理工学院校园,遍布校园各角落的植被和各建筑物中的立体分层绿化。步入学校主楼的内部,记者看到,大厅正中的采光天井中,绿宝、榕树等一株株挺拔的绿色植物枝繁叶茂。负离子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显示,该处的负离子数都在3000上下浮动,是普通室内的数倍,与森林中的负离子含量相近。

同时,学校全部采用百叶式可调玻璃窗,可将通风面积与采光面调节到最大化,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节校园整体温差,较好地节省能耗,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小环境。

废水废渣淘出“宝贝疙瘩”

泉州理工学院运用自行研发的专利技术把建筑废渣制成抗震等级提高一级以上、隔音隔热效果良好、建造成本低的新型墙材。

建筑废渣的有效利用,只是泉州理工学院以绿色技术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缩影,未来学校还将实现建筑垃圾、生活污水、食堂地沟油不出校门。

早在校园建设初期,学校就同步建设了10组总容量达5000立方米生化处理系统,在这里,令人作呕的生活污水不仅可以提取沼气供食堂烧水做饭,净化后的中水还能回收利用,成为冲洗卫生间、绿化灌溉的用水,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学校节约用水10万吨;如今,学校在循环经济的链条进一步延伸方面已跨出更大的步伐,前瞻性地开展沼气能源的汽车和校内游览车的自主研发;学校自主研发的地沟油二代提炼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项目产业化后,不仅可以完全满足全校地沟油的日常处理需要,还将朝着服务晋江乃至周边地区的目标迈进,通过这种资源的无害化利用,从源头管控地沟油回流餐桌,保障食品安全……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践行“生态和谐,绿色循环”的理念,我们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泉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其天说,学院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绿色区域”、“绿色建筑”、“绿色消费”与“绿色技术”融为一体的生态校园园区,特别是建筑废渣、生活污水、地沟油等处理技术的应用,已经使校园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全面清洁校园水源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让生态的理念植根传承

在享受生态校建设带来“绿色福利”的同时,如何把生态的理念灌输到全体师生的脑海,进而形成乘积效应,带动全社会守护生态、提倡环保,共同爱护地球家园,已成为泉州理工学院重要的思考。

把“环境育人”的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中,让每一扇墙壁、每一处景致都成为能传情、能说话的“活教材”。早在校园建设初期,学校就把课堂建在工地上,让学生在参与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完成生态理念教育和理论应用训练。

学院还在全校范围开设“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等与环保、新能源等紧密相关的选修课,使学生领悟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院还结合6·5世界环境日、校园主人周等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师生在亲身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强化环保意识,感受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

生态志愿者周可新说,这些活动不仅在校园内构筑绿色屏障,更把生态的种子播撒于我们的心田,我们学校的志愿者组织传承了十多年了,毕业后我们还要把这种生态的理念 传承和延伸下去,推动人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有利的支持者。

泉州理工学院正从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并举,通过各种多层面、多途径的宣传教育,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践行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