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力量重构关怀体系 开展关怀失独家庭服务,首先要了解失独者的精神世界,但这并不容易。 张丽华是携爱家园项目的主管。从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她加入了致尚。最初,项目组选择了6个家庭的10位失独者作为首批关怀对象。张丽华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在社区门口等,在菜市场‘巧遇’,到单位探访,利用闽南人的风俗邀请他们泡茶。”最终,失独者才慢慢稳定情绪,并建立起对社工的信任感。 尽管失独家庭存在相似的境遇,但又各有各的不幸。致尚的社工曾梳理出当地失独者的16种需求。“有的失独夫妻离异,需要面对独身或再婚的选择,有的年纪尚轻,很想试试能否再要孩子,或领养孩子;有的失独者夫妻关系紧张,需要进行家庭辅导……”张丽华说,失独关怀要根据个体的不同差异对症下药。 施淑英(化名)是一位失独母亲。2005年,她10岁的儿子被查出白血病。在接受治疗的两年里,施淑英卖掉了一套房,并两次为病儿抽骨髓,但最终还是失去了儿子。王闽慧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施淑英时,对方便抱住自己痛哭,自责没有保护好孩子。她的丈夫性格内向,更多把痛苦憋在心里。孩子病逝后,两口子鲜有交流。 “几乎所有的失独者都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并且往往感到内疚自责。”黄耀明说,在对失独者进行心理建设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倾诉与分享自己的不幸,“通过小组倾诉,让他们在宣泄情绪的同时,逐渐了解他人的遭遇,培养同舟共济与相互支持的感情”。同时,社工必须帮助失独者改变认知,引导他们将责任从自己身上移走。 为了帮助失独者重新认识生命意义,社工还鼓励失独者给孩子折纸花、祈福及写信,与去世的孩子进行对话,在对孩子的倾诉中弥合生命的巨大创伤。失独者在成为致尚的关怀对象后,都将领到一张小组活动日程表。每周,社工们都为失独者安排了小组主题活动,如舞动人生、岁月如歌、巧手坊、家园茶话会、健康伴我行等。 失独者因为相同的遭遇而走到一起,成员们在相互理解与扶持中实现共同成长。社工们组建了一支互助团体。“所有的成员都是失独者,他们互称家人,我们负责培训他们自我心理调适的技巧和社工辅导办法,他们参与社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黄耀明说,在这个团体中,曾经的帮扶对象,也成为帮扶者,“我们定期引领他们走进社区,担任失独者帮扶志愿者,用自己的经历与勇气帮助新的失独者”。 施淑英夫妇是互助团体的活跃者。逐渐走出阴霾的他们,开始主动用自己的经历影响更多的同病相怜者。她的丈夫变得开朗不少,经常在小组活动上献唱。 |
相关阅读:
- [ 07-14]北京第五福利院将专收“失独老人” 需现场审核
- [ 07-12]朱口镇:关爱失独老人 抚慰失独之殇
- [ 05-26]宁德第三代“失独”父母将纳入特助范围
- [ 05-25]社口镇:多举措关爱“失独”家庭
- [ 05-25]朱口镇:“以心暖心” 温情点亮失独心灯
- [ 05-12]2016年起 闽第三代“失独”父母将纳入特助范围
- [ 05-12]2016年起 闽第三代“失独”父母将纳入特助范围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