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大县大田治理水土流失见成效,水土流失率降至10.53%,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1% “五园”模式,让废弃矿区重披绿装 东南网8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张知松 颜全飚) 自2012年列为全省Ⅱ类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以来,在省纪委等部门的帮扶下,大田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水土流失率下降为10.53%,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1%。 矿业大县大田,在矿产资源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据2011年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9.83万亩,其中近半为矿山水土流失。面对矿山水土流失点多面广、流失严重、恢复期长等“硬骨头”,该县采取植树造林、封禁治理等生物措施以及迹地整治、建排水沟等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五园”模式,即把治理点打造成家园、公园、田园、工业园、物流园等,树起全省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样板。 由于前期开采不规范,太华镇山贵崎矿区形成一定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通过平整矿山广场4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多亩,在矿区建设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楼,目前,矿区成为工人们生活的美丽家园;建设镇贵竹林废弃矿区因离镇区较近,建设了观光栈道等设施,矿区改造成为生态休闲公园;上世纪80年代,太华镇汤泉铁矿进行山坡型露天开采磁铁矿、铅锌矿等,弃碴弃土堆放杂乱。后来,通过弃土回填平整、边沟整治等方式,覆土后种植玉米,改造成为200多亩的富硒农产品示范种植园;银顶格闭坑矿区原属露采铁矿区,植被破坏严重,鑫鹭峰公司通过填埋、平整、种植草木,改造成集“采选-冶炼-铸造”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工业园,以利用代替治理;骏原工贸矿区通过整合不具备复垦条件的地块,平整土地160多亩,改造成多金属矿产品交易的物流园…… 在水土流失治理上,大田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率先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率先建立县级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率先探索推行企业化治理模式。四年多来,全县共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资金4.99亿元,治理面积31.24万亩。 针对矿山水土流失恢复周期较长问题,该县依托县生态环境保护指挥中心打击破坏环境行为,县财政每年拨出1600万元专项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并与福建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着力推动矿山水土流失治理长效化。 |
相关阅读:
- [ 07-22]厦门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瘦身” 时间改为当天办理
- [ 06-03]不要再让长江洪灾重来
- [ 04-09]南方红壤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在长汀通过验收
- [ 12-10]福建水土流失治理: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
- [ 10-17]中国预计用15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4万平方公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