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会现场
东南网平潭8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刘子超)26日,平潭自贸片区创新成果推介会在平潭举办,会议邀请了海内外在岚投资企业及相关机构代表、各主流新闻媒体等参与。会上,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通报了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各项创新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平潭支行、平潭海关、平潭检验检疫局、区市场监督局等单位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自贸区金融、通关、监管、投资等领域的建设成果。
据介绍,平潭自贸片区承载着两岸融合发展试验田、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的功能和使命,历经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投资贸易改革的新经验,构建了两岸合作的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释放了创新功能的溢出效应。“挂牌周年共推出7批次76项创新举措,其中属全国首创38项(含平潭独创22项);推出3批次29项开放措施,首创、独创举措量和开放措施量均居全省前列,”袁野介绍道,“在今年6月开展的福建自贸试验区评优活动中,平潭片区5项举措入选‘十大创新举措’、6项入选‘十大开放措施’,充分体现了平潭的创新动能与开放优势。”
精简行政管理体制
平潭自贸片区的管理架构设计最大化地整合和利用原有行政资源,改变属地政府另设一个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层级的惯例,在全国四个自贸区17个片区中率先实行自贸区与实验区叠加的运作模式,即自贸片区管委会、三个园区办事处分别与实验区管委会、三个片区管理局对应叠加,区直各部门各单位同时承担双区定位职能,真正实现精简高效的管理架构与职能覆盖。
同时,平潭自贸片区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初步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出企业设立“快车道”审批机制,创造了三个全国之最:审批时限最短、办理环节最简、前置条件最少,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构建特色金融机制
平潭自贸片区结合自身区情,推进互通共融的两岸经贸合作,率先走出两岸经贸差异化合作道路。其中,在对台物流模式上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包括对台客货滚装码头、“小三通”码头、对台直航集装箱码头等多元便捷的海运通道,并与口岸部门对台通关便利化模式有序衔接。
平潭自贸片区还实行最大力度的对台先行开放,建设两岸医疗园区,紧密对接台湾医药产业的先进工艺和管理经验,并率先采认台湾从业资格,便利两岸人员往来。在全国率先开通“台企台胞征信查询试点”,破解台商台胞“融资难”问题。针对新台币兑换人民币实现便利化,在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和“海峡号”设立外币兑换机构,并设立全国首个“福建省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借鉴台湾金融消费者维权机制,开启跨境同业存款业务、拓展闽台银团贷款业务、两岸跨境直贷业务、设立首支两岸合作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等一系列两岸特色金融合作业务,为不少台企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打造便捷安全口岸
平潭海关在全力落实上级单位创新举措、统筹推进片区试验任务清单的同时,根据“有条件、有需求”的原则,自主创新、量身定做了系列平潭监管通关手段,其中“台车入闽通关一体化”、“平潭两岸海上客运航线客带贷业务试点”、海运快件“清单验放、集中申报”、“先验放、后报关”、“台商协会总担保制度”等 5 项入选全国自贸区首创举措,凸显了对台特色,促进了通关便利。
平潭检验检疫局紧紧围绕平潭“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推出11项含金量高的改革新举措,包括对台湾进口水果“边抽样检验、边上架销售”、食品化妆品“快审快核”、试点海运快件、跨境电商监管模式等,并强化口岸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提升反恐应对能力,探索完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回溯体系,坚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创新服务模式
平潭综合实验区市场监管部门立足“放、管、服”,围绕解决商事主体准入的“六难”,积极转变监管理念,发挥“六合一”机构整合、职能融合优势,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初步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同时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企业设立审批理时压缩到3个小时以内,整合构建维权综合服务平台,“宽进严管”双管齐下合力打造平潭优质的投资软环境。
在行政审批方面,平潭推出《投资体制改革2.0版》,将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147项审批项目合并为26项,并在全过程实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的“四个一”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区+自贸区”的体制优势,积极打造前置事项最少、办事时限最短、审批流程最优的行政审批改革先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