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独创污水处理模式的三大颠覆

2016-08-30 07:12: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独创的模式,被认为是破解水体治理、水环境污染难题的有效方式,为系统解决城乡黑臭水体、农村及流域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捷径

污水处理模式的三大颠覆

东南网8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林世雄)

弯弯曲曲,迷宫式的栈桥,桥下的水生植物生活在污水再生处理后的生态水中,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是普通休闲景区,其实,这是中联环五缘湾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站,它让昔日水体散发恶臭的五缘湾湿地公园重焕生机。

这,只是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的“作品”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研所荣誉所长王浩认为,中联环污水处理模式具有三大颠覆——理念颠覆,改变了污水直排的传统模式,让污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工艺颠覆,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站,犹如区域小别墅的建筑,占地小,与周围环境绿化相得益彰;模式颠覆,再生水处理站与城市“零衔接”,同步建设、同步投用,新城盖到哪,处理站建到哪,实现良性发展。

理念颠覆:

一改传统铺管直排处理方式

一个小木屋,一条小溪流,一池满眼绿意的铜钱草——这是一个最基层的农村生活污水再生处理站。

雨后的后溪镇埭溪桥社,空气越加清新。走近这个漂亮的小木屋,你会发现,小木屋下还隐藏着一些市政设施,木屋外是小池塘,漂浮其上的铜钱草颇为耀眼;再往前走,是一条浅浅的小溪流。新流出的清澈溪水,就在一秒钟前还是生活污水,而现在,处理后的水灌溉滋养着大量的水生植物。

这里生活着500多人,有100多户人家,住户分散在方圆几公里。村里的老人说,过往,这里每天大量的生活污水,差不多有50吨,都是直接排进村民们房前屋后的简易沟内,臭不说,夏天还很长蚊子。

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刘培勇说,按照传统方式,这些生活污水最后是通过铺设几十公里管网大集中处理后直排,而这需要大量的市政转输干管及泵站,还需要专门的规划用地,很占城市空间。

如何颠覆?中联环公司通过污水就近收集管网,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埭溪桥污水处理站,经过地下调节池、生化膜处理等工序进行处理,形成清澈透明的再生水,再经生态处理成“生态水”,水质达国家A级以上标准。这些水就地成为绿化用水、农田灌溉水,利用植物吸收再生水中的氮、磷等元素,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让水质更加清澈、无异味。

像这样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在杏林湾就有37个,已完工投用32个,每座日处理污水50-100吨,周边流域村庄的恶臭的生活污水、工业尾水、废水基本都覆盖到。刘培勇表示,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水资源就近重复回收利用,不需要大量的市政转输干管和泵站,更不需要占用公共绿地和规划用地,是一个整体系统解决方案。

工艺颠覆:

地埋式建筑让周边零负担

遍布杏林湾209平方公里、覆盖79万人口的分布式污水再生处理站,目前已有8座建成投用,它们成了治理杏林湾水环境的“核武器”。

走近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绿意盎然,清澈的小溪流,小小的石板阶,随意放置的小木桌、太阳伞,仿佛置身小别墅。如果不走入地下的工作用房,你很难把它和污水处理站联系在一起。

污水站为什么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音?看不到污泥?最根本原因就是,它是埋在地下的。

刘培勇说,这种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对周边环境可以说是零负担,处理站可以实现污水全部回收利用,并且与周边园林绿化融为一体,无噪音、无异味、无污染,污水和再生水也不用转运,更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去年9月运行以来,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量已达到200多万吨。

这些污水再生处理站,相当于大型的净水器,水体达标后流入湾区,实现与地面绿地景观有机融合。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发挥处理站的调蓄水体及再生水利用等功能,还为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了有益经验。

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汉斯·约阿希姆·林可教授在考察中联环污水治理新模式后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中联环的污水技术水平比德国还好,说他们走了很多国家和地方都没有像中联环这种先进、创新的做法。“出水标准高、无噪音、无臭味,与居民零距离,再生水和污泥还可以拿在手上来闻。特别是把处理站建成绿地公园,融入社区,跟城市花园一模一样。”

模式颠覆:

摸索水环境综合治理经验

“源头截污、就地处理、搞活水体、生态修复”——中联环的探索,映照出厦门对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核心理念,那就是系统解决,标本兼治。

不久前,五缘湾湿地公园内的水体还散发恶臭,游玩的人们经常要捂鼻疾走。根本原因是,随着五缘湾大开发建设,周边西潘、洪水头、田里、前头等未拆迁村庄地势较低,村庄内雨污水无法直接排入环湾路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就近排入了露天排洪沟,导致水体一天天恶化。解决这个问题,每天要从湖边水库补充至少4000立方米的原水,极大地浪费了本来就不充裕的淡水资源。

中联环独创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和新型分散式治理模式,来了!

在五缘湾湿地公园主园路与五缘湾道交界处,建起污水再生及景观水处理站,1.3公里长的排洪沟重新生态整治,沟底清淤,截污纳管,利用暗管集中有组织排污,污水不见天,海淡水分离;排洪沟内的污水和初期雨水,处理量提升为7000吨/天,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中的湖泊类景观用水水质标准,部分指标优于地表水类四类标准;污水再生水经生物深度处理,水质进一步恢复提高,出水流入湿地公园水系,经过水循环处理,系统除藻除磷,防止富营养化,让水体得到恢复,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有人算了一笔账,原来4000吨原水补充,每吨就算0.2元,每天也要800元水费,每月要花掉几万元水费;而7000吨污水再生,10000吨景观补水,17000吨/天的生态水处理设施,与完成生态改造的露天排洪沟一起,将清水注入湿地公园,大大减少了补充原水的大笔费用,实现再循环利用。

由中联环独创的这套模式,被国家环保部、国务院参事室等权威部门认定,是破解水体治理、水环境污染难题的绝佳方式。王浩认为,厦门经验可以向全国复制推广,也为系统解决城乡黑臭水体、农村及流域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捷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