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脱贫攻坚战役]奏响老区扶贫协奏曲

2016-09-11 08:03: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11日讯(福建日报张杰 岩轩)“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作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闽西老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是彪炳千秋的古田会议召开所在地,闽西10万儿女参加红军、在册烈士2.36万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史。

时光流逝,岁至今日。龙岩市牢记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杭古田考察时的嘱托,一场以精准扶贫为工作重心的脱贫攻坚战役正在闽西大地如火如荼全面推进……

“唯有打好脱贫攻坚战役,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不辜负中央和省委的重托,不辜负革命先辈的鲜血,不辜负老区人民的期望。”对此,龙岩市委书记李德金如是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龙岩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集“老、山、穷”于一身以及交通、区位等原因,贫困仍是龙岩不得不面对的特殊市情:7个县(市、区)中有3个属于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仍有3.19万户、11.0574万人属于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省的13.7%,居全省第二位,贫困发生率高于全省1.77个百分点……闽西老区脱贫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发力精准攻坚克难

“做好闽西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是政治使命、是重要民生,是我们肩扛的沉甸甸政治责任。”面对严峻的脱贫形势,闽西的决策者们发出了这样的铮铮誓言。

随即,一场以精准扶贫、靶向扶贫为关键和重点的脱贫攻坚战役在闽西大地全面打响。针对以往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龙岩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五查五看”精准识别、“九措到户”精准施策、“三位一体”精准发力等新招频出。

脱贫攻坚,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前提。为此,龙岩推行查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查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查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查居住条件、看生活环境,查贫困原因、看贫困程度的识别方式,建立“户主申报、村级初审、乡镇审核、县级复审”的“三级审核”认定程序。

同时,构建覆盖市、县、乡、村、户、人的六级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根据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四因三缺”精准分类,将全市贫困人口全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实行精准扶贫脱贫和返贫“双认定”动态管理。

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是关键。龙岩通过实施全国独创的“九措到户”政策,做到“一户一策”精准扶贫。

生存救助到户,对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就业辅助到户,实施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一户一就业”工程,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实现每

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得到技能培训;生产扶持到户,实施“百企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圆梦”产业富民工程,完善“扶贫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搬迁安置到户,实施“百点示范、千村齐动、万人安居”危房改造造福工程,“十三五”计划搬迁改造57407户、237927人,2016年安排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万人;医疗援助到户,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全额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等;就学资助到户,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贫困户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提供爱心营养餐补贴,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代管费、住宿费等;科技帮扶到户,开展农业科技人员挂钩帮扶贫困户活动,确保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增收项目;社会捐助到户,通过创新社会力量扶贫的组织平台、网络平台、资金平台“三大平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起具有闽西特色的社会扶贫服务体系;结对扶助到户,按照市(厅)级干部帮扶3户、县(处)级干部帮扶2户、科(局)级以下干部帮扶1户的要求,开展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穷亲、手拉手、一帮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

同时,龙岩对于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标准进行了量化、细化,分别要求满足乡镇年财政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扶贫标准等条件方可视为脱贫,为脱贫攻坚制定了可靠的依据。此外,龙岩还制定了《脱贫攻坚挂钩帮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当地挂钩扶贫的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在脱贫攻坚中转变干部作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