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碧湖生态园。杨清竹 摄
地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厦门湾南岸泊位 胡引子 摄
东南网9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去年以来,漳州市按照“五个发展”理念和“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总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一手抓转型发展,加大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一手抓绿色生态、扶贫攻坚,富美漳州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 1%,增幅蝉联全省第一;获得设区市绩效考评综合得分第二。2016年上半年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漳州市有10项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8项增幅居全省前三,分别是:GDP增幅居全省第一;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增幅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增幅居全省第三。
与此同时,各项事业统筹推进,去年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福建省级生态市等称号,今年5月被列为全国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城市。目前,漳州呈现增速领先、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班子团结、和谐稳定、动力增强、心齐劲足的良好态势。
新常态催生新动力,新进展孕育新希望。漳州将以全省工作检查为动力,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勇挑重担,奋力崛起,推进富美漳州建设再上新台阶,为福建发展全局作出新贡献。
经济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漳州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稳增长促转型,在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中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展示了新的作为。
——抓重点载体。全面加快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区、环东山岛经济区域等四大经济增长极建设。要求每个县都要完善提升一个标准化工业园区,进一步提升规划、完善配套、创新体制,努力打造项目聚集平台和经济增长引擎,努力实现用全市1%的土地(古雷开发区)创造50%的工业产值,用全市5%的工业区土地创造90%以上的工业产值。特别是举全市之力推进古雷石化基地建设。借鉴新加坡裕廊岛石化园区封关运行经验,加快推进整岛搬迁,全市共抽调1160名干部包村包组包户征迁,全岛13个村10717户近4万名群众搬迁、9.31万亩收海、1.91万亩征地已完成,搬迁过程和谐高效。
——抓重点产业。培育壮大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规模工业总产值4515.2亿元,同比增长11.2%。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去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4.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大力发展设施高效生态农业,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市整体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
——抓重大项目,连续三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和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投资,全力推进工业、能源、城建、交通、服务业、生态、现代农业、社会事业等八大重点领域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在推进转型发展中,漳州市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力重点,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做好“加减乘除”文章。
——做加法,抓有效增量。重点推进古雷石化、福欣特钢、联盛纸业、漳州核电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24个,两岸合作的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工程去年底正式奠基,总投资100亿元的金龙汽车项目将于近期开工投建,世界汽车轮胎业十强之一正新橡胶的二期生产线将于年底全面投产。
——做乘法,抓技术改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投用众创空间19家,联东U谷创业创新基地获评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区。实施新一轮技改、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和“机器换工”专项行动,2015年完成技改投资613.6亿元,同比增长35.8%。世界著名吊机生产商豪氏威马技改后可生产世界吊重量最大的盆座式海工吊,全球最大速溶茶生产企业之一大闽食品通过转型升级提高投资效益。
——做减法和除法,抓落后产能淘汰。去年共清理小胶合板企业2211家,淘汰小造纸、小制革等企业14家,万元GDP能耗分别比全国、全省低37.9%、15.6%。
生态
生态好是漳州最宝贵的资源、最大的竞争力。漳州市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突出“闽南风、漳州味”,重点实施“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打造绿城、花城、水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去年来共实施生态项目266个,完成投资303亿元,为老百姓提供一批生态产品。推进中心市区“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区域建设,“龙江颂”生态文化公园和闽南文化生态产业走廊已建成,漳州古城保护一期入口工程基本完工,九十九湾“闽南水乡”初具雏形,西环城路综合景观工程获中国宜居环境范例奖。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纪律强力推进治污,关闭拆除禁养区猪场15805家。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生态环境持续巩固提升,去年,全市森林覆盖率63.58%,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98.9%,九龙江流域(漳州段)Ⅲ类水质达标率92.3%,荣获“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协调
漳州十分注重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对外主动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全面加快厦漳同城大道、轨道交通R3线漳州段、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金龙客车汽车产业园等同城化项目建设,与广东潮州联手规划建设闽粤经济合作区。对内加快推进市内同城化,推动全市区域一体化。坚持以城镇带村,2015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25万人,用“飞地工业、飞地项目”和生态补偿等方式有效推动山区沿海联动发展。重视精准扶贫,提出到2018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要求“做到三扶三到”(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对象建档、责任落实、措施办法精准到位)。建立富裕帮贫困、驻村促发展、百龙联百村、科技扶百企和结对助脱贫等机制,按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3‰建立市县两级扶贫开发基金,龙文、长泰、台商投资区三年内每年分别拿出1000万元共9000万元结对帮扶三个重点县,9个非重点县(区)结对帮扶17个欠发达乡镇,去年脱贫3.5万人。今年起将用三年时间每年再派出17名副处级干部到欠发达乡镇驻点。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贫困无房户安居工程,解决贫困无房户住有所居问题。经调查确认,全市共有989户无房户,目前已动工建设505户,竣工250户,年内将全面解决。
民生
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漳州市坚持民生优先,去年实施完成1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小学校安和扩容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快速推进,新农合筹资水平、农村低保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大幅提升,“五馆一歌”建设全面推进,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26331套(户)、基本建成30227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