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乡村社火间的落寞芗剧 百年芗剧走上艰难复兴路

2016-09-29 08:38:56 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龙海市芗剧团出品的现代芗剧《生命》剧照

龙海市芗剧团传统剧目《周成过台湾》(资料图片)

一有空,邵魁式就会抱着曾孙女一起看歌仔戏。

核心提示:

9月12日,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晋京展演开幕。来自八闽的39个传统折子戏,汇聚京城。拥有60年历史的龙海芗剧团,携经典剧目《李妙惠·哭五更》亮相。去年年底,该团排演的大戏《生命》,在福建省第六届艺术节上摘得最高奖。

作为芗剧发源地之一,漳州龙海市被称为“戏窝子”。这里分布着超过百家民间芗剧团,演出市场年产值过亿元。芗剧源起于古老的漳州锦歌,与歌仔戏一脉相承。在邵江海等大师的推动下,芗剧不仅唱响芗江流域,还对东南亚地区的戏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眼下,芗剧演出依然在广大乡村大有市场,但它也遭遇着观众流失、人才断层、演出质量下滑、市场化探索遇阻等困境。老中青芗剧人,正在思考其复兴之路。

东南网9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蓝腾 周志荣 文/图)

芗剧世家四代传承

最近,78岁的芗剧老艺人邵魁式正忙着修改原创剧本《南北界》。他是一代宗师邵江海的儿子,演了一辈子芗剧。退休后,邵魁式住在浮宫镇丹宅村老家,依然笔耕不辍。但他说,父亲才是真正的“戏痴”。

在邵魁式童年记忆中,邵江海总是不着家,长期跟戏班在外演出。上世纪20年代,源自漳州锦歌的歌仔戏,跟随台湾戏班渡海回闽,并很快流行于厦漳一带。天生好嗓子的邵江海跟着台湾人学戏,成了当红名角,人称“江海仙”。

邵魁式6岁时,邵江海回到龙海,当起了戏班师傅。“没演出时,父亲就盘坐在草席上教小演员念台词,每场戏台词念到七八成时,才开始教表演动作,每个演员都要手把手地纠正。”在邵魁式眼里,戏剧几乎是父亲生活的全部。每晚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睡了,邵江海便拉来一只木箱,箱上摆着稿纸,左手夹着烟斗,右手执笔,伏在箱子上创作。“父亲总是说,只有接地气、能引起老百姓共鸣的剧本才是好剧本。”邵魁式说。

抗战期间,歌仔戏被禁演。邵江海回到丹宅村开荒种地。但他依然心心念念着歌仔戏。其间,他与林文祥等艺人将歌仔戏改造为闽南改良戏。新中国成立后,台湾歌仔戏霓光班与漳州改良戏新春班强强联合,芗剧艺术自此定型。

1980年,邵江海罹患肺癌,弥留之际留下了一段芗剧口述历史后便与世长辞。但邵家的芗剧事业并未因此中断。上世纪90年代初,邵魁式与邵江海义子邵庆辉创办民间芗剧团“艺声芗剧团”。演而优则编的邵魁式,自称“月港的小船驶不向大海”,作品虽未获得官方奖项,但龙海的百余家民间芗剧团几乎都演过他的本子。邵魁式创作的《慈云走国》曾红极一时,甚至被移植为潮剧剧本。

让邵魁式欣慰的是,邵家的芗剧事业后继有人。他的儿子曾丰山和儿媳,都是当地闽江芗剧团的台柱子。他的孙子,1985年出生的曾武森硕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徐克、张艺谋等名导的后期团队成员,参与制作《智取威虎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影片。从小受芗剧文化熏陶,深刻影响着他的创作。“爷爷从小就告诉我,剧本创作要反映底层老百姓的故事。”曾武森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