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科教文卫 > 正文

福建出台9门学科指导意见 增强高考“全国卷”的适应性

2016-10-07 21:11: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怎样增强高考“全国卷”的适应性?

福建出台9门学科指导意见

东南网10月7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怎样增强高考“全国卷”的适应性?今日,省教育厅出台9门学科指导意见。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统一高考“全国卷”的适应性,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组织编写《福建省普通高中语文等九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具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今日,本网首先提炼整理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指导意见。

语文——

在语文课程实施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着重培育语文核心素养。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课程以模块为基本的结构单位,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必修课的评价将立足于“共同基础”。模块学业成绩评价包括终结性的学业测验成绩和过程性评价两个方面。终结性学业成绩主要采用以纸笔测试为主的封闭式书面测试来评定。测试内容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方面,注重能力的考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包括成长记录和各种质性评价。

建议两种评价都采用等级计分的方式。终结性学业成绩与过程性评价不宜简单相加,应分开报告,两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能获得模块学分。模块学业成绩由学校认定,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控。

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发展性,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数学——

课程开设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根据福建省课程开设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学科特点、学生需求和高考实际,关注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合理选择方案,安排课程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三总复习教学与新课教学存在着差异,在复习教学中,要重视分析学情,准确把握考试要求,优化复习策略。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以数学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为主线,对模块内容加以整合,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的整合与重组,构建良序的知识网络,优化认知结构。

数学思想方法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较高。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和提升,从中把握规律,领会本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科素养。

英语——

高中英语新课程在普通高中课程中属于“语言与文学”学习领域及学习领域之下的“外语”科目,由若干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模块组成。新课程的结构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采取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

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其它的选修课程。一般说来,高中英语教学进度为一学年 4 本教材,即一学期2本教材。

建议将学生的英语模块学分分为两个部分,由学生参加英语模块测试所取得的成绩和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两部分决定。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分认定中的权重比建议是5:5;总分由过程性考核的100分和终结性考核的150分按比例折算而成。

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思维训练、能力测评五个方面。考核以单元学习为一个单位周期,即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对学生进行以上五项内容的考核,而模块学习结束时每个学生的过程表现考核得分就是该模块各单元得分之平均值与附加项目得分之和。

高中毕业班总复习建议:1、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正确把握高三复习大方向;2、突出新用题型,强化考研积极应对新挑战;3、重视沿用题型,深化实践探索研究求增长;4、立足校情学情,提升模块教学后续支撑力;5、改进教学策略,优化复习教学过程求实效;6、合理利用资源,重视提高师生素养保质量;7、重视自主学习,鼓励多向合作互助共进步;8、构建和谐教研,促进合作分享共赢出高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