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村民积极性 启动“好厝边”计划之初,林炉生团队便确定了原则——让村民参与其中。“传统公益模式下,本土村民让位于公益队伍,他们心中寻求自我改变的种子和能力被磨灭了。”林炉生希望,在导入外部资源的同时,撬动村庄的积极性,“让村庄动起来”。 如何获得村民的认同与支持?首先,林炉生将内龙村的长辈作为突破口。他找到了村里的老年协会,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威望和公信力,影响更多村民。 内龙村老年协会理事林诏安、退休教师林清江一同起草了《陶淑楼修缮公约》,并召集土楼住户,召开大会。“一些老人舍不得花钱修楼,我们就联系到老人在外工作的子女。这些年轻人十分支持我们的项目,愿意出钱出力。”林炉生说。 这次住户大会,“好厝边”团队与村民们达成了共识:此次修缮将集中于屋顶修复,村民承担三分之一的费用,村委和志愿者共同筹集剩下三分之二费用。村民们承诺自愿为修缮项目提供劳力、物料等力所能及的帮助。 之后,“好厝边”团队与村民开展了更多互动。24岁的内龙人林振声是“好厝边”计划的本土志愿者,他还记得村民与志愿者互动的场景:“不少在县城谋生的家长把孩子送回村庄,参加志愿者们组织的支教活动,小卖部的老板送了两箱矿泉水,果农们送来新鲜水果,在云南做小生意的村民捐了1000元……” 有了村民的支持,土楼修缮工作开展便顺利得多。2015年11月到今年1月,林炉生带着土楼修缮技术团队,三次来到内龙村进行前期考察。他们中有来自北京的专业建筑师,还有环境保护、社区营造等领域的公益人士。“我们邀请村民一起,详细地评估了土楼的受损情况。”林炉生表示,本土工匠的参与至关重要,许多屋梁表面完好,但内里可能已发霉、虫蛀,这时老工匠的经验能帮我们分辨出哪些木梁必须更换,哪些木梁可以继续使用。 随着土楼修复工作的推进,村民的参与更加主动和广泛。“本村老工人带队,以传统工法修复屋面,尊重当地百年工艺。”林炉生说,“坚持村民的主导地位,是为了激发村民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瓦匠在屋顶砌瓦,妇女和老人则把拆下来的瓦片分拣好,留下能继续使用的瓦片。” |
相关阅读:
- [ 10-09]“在京台胞特困家庭帮扶”公益项目捐赠仪式在京举办
- [ 09-07]厦门一对环卫工夫妻形象改造公益视频火了
- [ 08-30]中脉青少年安全自护嘉年华启动
- [ 06-12]瞎编个公益项目也能搞全国性募捐?
- [ 05-27]报告指“互联网 公益”放大中国慈善影响力
- [ 05-17]公益让综艺节目更具影响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