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浦城:着力推动丹桂产业转型升级

2016-10-23 07:19:19 朱海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浦城,一花一产业

东南网10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朱海华 通讯员 王树瑜 吴勇君 袁野)

今年,浦城丹桂开得迟了些,10月中旬才竞相绽放。连日来,位于临江镇中华桂花博览园的“千年桂花王”九龙桂树下,游人络绎不绝,每天上千人次。每年丹桂盛开时,浦城满城飘香,会吸引近10万人次游客。

浦城,“中国丹桂之乡”。近十年来,围绕这枝花,浦城按“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协会互动、县校合作”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丹桂产业发展。目前,全县丹桂种植面积8万亩,桂树200万株以上,苗木畅销23个省市,年产鲜花50万公斤以上,丹桂企业16家、合作社77家,总产值约5亿元。

其实,早在2007年,浦城便成立县桂花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及丹桂产业办,制定丹桂产业发展规划,展开桂花基地调查摸底、桂花古树挂牌保护、丹桂品种调查等工作。从此,浦城丹桂产业迎来一个全新发展机遇。

近年来,县里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连片种植丹桂50亩以上、非林地种植、新农村建设种植丹桂等予以扶持奖励;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和苗木标准化工程,完善丹桂产业区域化布局。自2012年以来,突出抓总投资3亿元、规划面积6450亩的中华桂花博览园建设,引领丹桂产业多元化发展。此外,还推出桂花加工企业予以优先贷款、丹桂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用地优先保证等政策措施。

随之,丹桂产品也从家庭制作向产业化转变。木樨园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三叶食品有限公司、匡山酒业公司等以丹桂为加工原料的企业纷纷投产、扩产,桂花蜜、桂花糕、桂花酒等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东南亚。作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木樨园成立初期,主要生产传统的桂花蜜,如今,已有桂花糖、桂花梅等10多个品种,去年产值7000多万元。

在精深加工方面,闽神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得更远。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发中心合作,提取丹桂精油,研发的一款红木樨纯露护肤品自去年底上市一年来,产值2000多万元。“今年,又研发出精华、面膜、乳液、洗面奶等系列产品,年底将全面上市。”公司董事长徐鸿斌说,“以科技为支撑,才能更好地提升丹桂的产品附加值,促进丹桂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为打造丹桂品牌,浦城以文化为媒,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赣剧《丹桂情》被评为省地方优秀剧目进京演出;赣剧《木樨花开》获全省戏剧评比五项大奖;歌曲《亲亲一杯木樨茶》入选“构建和谐福建”十佳歌曲……

“时下,浦城正依托一产苗木种植的优势,突破二产精深加工技术瓶颈,全力发展三产生态游,着力推动丹桂产业更好更快融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晓琴说。

记者手记

还有很多文章要做

朱海华

在丹桂苗木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徐鸿斌,2010年果断将发展重心转向精深加工研发上,因为他看到了苗木市场必将饱和。

果然,如此。

2008年-2011年,是浦城丹桂苗木的“疯狂期”,当时当地百姓流行“想要发,种桂花”的说法。

浦城县桂花协会副会长黄安民说,那时,二三十厘米高的1株扦插苗卖到了4元,而成本只需几分钱。连房前屋后的丹桂树都有人来偷剪,枝条0.5公斤卖30元-70元不等。于是,在外经商的纷纷回乡搞苗木,连政府部门也有人私底下加入丹桂种植行列。可好景不长,之后,市场出现断崖式下滑,小苗基本无人问津,丹桂树的售价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市场回归了理性。近年来,浦城也抓住“牛鼻子”,聚焦精深加工,力促丹桂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当地龙头加工企业屈指可数,更多限于简单加工上,附加值并不高,企业也不够强。当地年产丹桂鲜花50万公斤以上,可谓为精深加工提供了足够的原料保障,而每年企业的鲜花用料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绝大多数是任丹桂花开花落。

于是,闽神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寄予厚望。不过,目前,浦城也只是其原料基地,研发中心在上海,营销总部在深圳。

此外,当地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响,产品外延也不够多元,营养保健方面还是一片可大有作为的处女地……

看来,丹桂产业,浦城还有很多文章可做要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