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期间诏安某快递网点正在分拣包裹。
南靖县大众国兰场花农忙着包装“双11”出售的兰花。郭碧燕 摄
东南网11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双11”当天,天猫平台交易额超过千亿元。其中,福建贡献48.29亿元,位列全国第九位,同比增长37%。农村淘宝方面,福建有4个村挤入前十名榜单。上个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快递业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169.85亿米,可绕赤道425圈。
近年来,电商业一路高歌猛进,并逐渐从城市向农村市场覆盖,催生了对快递包装品的巨大需求。由此衍生出的快递垃圾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一方面,由于相关行业标准缺位,过度包装、有害包装等现象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回收再利用机制不健全,海量快递垃圾无处安放。环保人士正呼唤“绿色包装”时代的到来。
“千亿元时代”的烦恼
漳州人林丽君是个资深“剁手党”。在刚刚过去的“双11”,她清空购物车的同时,不禁又烦恼起来:“收货后,清理快递包装盒、包装袋,又是个大工程。有些产品的包装很夸张,一支200克装的芦荟胶,却要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得严严实实。”
林丽君的困扰具有普遍性。海量快递垃圾带来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不言而喻,但对于电商从业者而言,里三层外三层式的包装,属不得已而为之。
龙岩人陈秀娟在南靖土楼旅游区经营着一家酒馆。今年,她开始通过网络销售当地土法酿造的糯米酒。最初的几个月,她因包装问题而损失惨重。“酒瓶外,至少要包裹三层注入空气的塑料薄膜,再装进纸箱,最后套袋。”陈秀娟说,“即便如此,运输过程中损耗率也高达70%,现在只能网上定制专用的塑料瓶,避免酒瓶破碎。”
对酒水、电子产品等易碎品,层层包装是快递企业揽件时的硬性要求。汪翡(化名)是国内一家知名民营快递企业漳州公司的经理,今年“双11”期间,他所承揽的漳州市区单日快递量近10万件。他说,该快递公司对酒类包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包装程度必须达到从六楼扔下不破损。
“谈及过度包装,舆论多将其归咎于快递企业的暴力分拣与不当配送,导致电商与消费者只能通过层层包装寻求安全感。”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系主任叶翀认为,部分过度包装实乃无奈之举,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快递企业的利润已被极度压缩。“提价早死,不提价等死”的经营现状逼迫快递企业降低服务质量。
快递包装的烦恼,还表现为有害包装。“将再生料作快递包装材料的现象已非常普遍,部分再生塑料甚至来自医疗垃圾、农药瓶等,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叶翀说,电商打包所广泛使用的胶带,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在土壤中至少要经100年才能完全自然分解。
快递垃圾回收机制缺失
电商快递垃圾数量与日俱增,但与之相匹配的回收机制却迟迟未建立。
当前快递企业对包装品的回收利用,仅局限于纸箱。“胶带属于一次性耗材,目前几乎没有回收利用的可能性。防水袋可以回收给厂家作为废料利用,但由于回收难度大,回收率基本为零。”汪翡说,即便是回收率较高的纸箱,也仅在仓储与中转环节有所尝试,“比如,我们承接了漳州龙文区一家日化企业包装与发货业务,企业用来装货的纸箱,我们回收供散件客户使用”。
“出于节约成本考量,快递企业回收纸箱的意愿很高。一个12号的三层小纸箱,批发价近0.2元。”汪翡称,“消费者配合度并不高,在快递配送终端环节,纸箱的回收利用遭遇操作困境。大部分消费者,不愿意当着快递员面拆包裹,并将纸盒交给快递员。对于快递员来说,也影响了派件的效率。引导消费者不定期将多余的纸箱送到快递网点,也因为不便捷和缺乏激励,难以实行。”
因此,尽管各大快递企业都在提倡包装品的回收再利用,但实践中仅限于少数网点零星尝试。陈志杰是龙海市东园镇厚境村村淘点的“村小二”。“不少村民将纸箱留在村淘点,我将它们收集起来,由附近的回收站定期来回收,或者提供给村民寄件时使用。”他说,尽管尝试建立回收机制,但数量依然有限。
国家邮政局的报告印证了上述说法。该报告称,除了纸箱,大部分快递包装品的再利用率并不高。以塑料袋为例,部分快递表示曾尝试对其进行回收利用,但目前尚无成功案例,供应商中也未有相关实践。
回收体系不健全,仅仅是快递垃圾困局的一个方面。包装环节缺乏明晰的行业标准与有效的监管,同样不容忽视。我国缺乏约束、引导包装企业采取绿色包装的国家标准。2009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联合发布《快递封装用品》国家标准,其中包括针对包装箱和包装袋的标准。2年后,国家邮政局印发《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规定快件封装时,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快递封装用品。
但上述标准只是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使用效力,且在规定上比较原则,没有对不同种类的货物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包装标准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要求,也没有对使用环保可降解材料的包装材料提出要求。
尽快让快递包装“绿”起来
眼下,快递垃圾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叶翀认为,推动绿色包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消费者、电商、快递企业共同努力,改变当前的商业生态。政府应通过多元手段,推动绿色包装进程。除了法律约束,还应该结合经济、诚信名录等手段,鼓励包装环保科技投入,为先进的绿色包装项目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
快递行业已着手进行着这样的努力。今年6月,菜鸟网络联合国内外32家知名物流企业结成了绿色联盟,启动了“绿动计划”,推动物流业向低排放、无污染、可循环发展。联盟承诺到2020年,通过使用新能源车辆,可回收材料、重复使用包装,建立包装材料回收体系等举措,争取使行业总体碳排放减少362万吨。
漳浦县邮政局局长王德财表示,仓配一体化应该成为日后快递物流领域的趋势。他说:“电商运营的前后端分离,由物流企业统一把控包装和发货环节,实现对包装的材质、规划等的控制,有助于实现包装科学化、减量化。”
在这方面,漳浦邮政已经有所尝试。
目前,该县仓配中心与深圳云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后者通过定制化服务,为当电商农产品提供生鲜保鲜包装全套解决方案。该企业已经为漳浦电商创业者定制了多款专用可降解包装品,包括具有抗震抗压性能的包装盒、具有保鲜功能的包装箱、防盗快递箱等产品,既能有效延长了农产品保存期限,又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记者手记>>>
呼唤多元共治
快递垃圾难题,并不是新鲜事。绿色包装,也已倡导多年。但长期以来,无论是源头管控,还是末端回收处理,我们都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原有的应对机制更加跟不上步伐,快递垃圾问题进一步凸显。对于电子商务,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消费格局的变革,但与之相伴的环保议题,同样不容忽视,它关乎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
谈及快递垃圾,大多数人将其归咎于快递行业野蛮而失范的生长,尤其是广受诟病的暴力分拣与不当配送。诚然,作为电商物流链条中的核心环节,快递企业理应在环保包装、高效运输、废物回收等方面有所作为。但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包装品供应商、电商从业者、终端消费者、主管部门等多元主体。改变电商垃圾困局,首先要改变当前的商业生态,提倡多元共治。
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例,不能止步于理念倡导,更应牵头出台严格而又具有实操性的行业标准,建立广泛而灵活的回收利用机制,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重手段约束与激励不同的市场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