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为建设新福建提供法治保障
2016-11-21 07:38: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赵舒文 |
分享到:
|
司法利民 2015年5月13日,当事人小谢来到闽侯县法院上街人民法庭,在诉讼自助服务终端——“ITC”机前进行了身份识别。几秒钟的工夫,小谢就拿到了判决书。他兴奋地说:“真是太方便了。” 去年5月,全国首台诉讼自助服务终端在福建上线,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一站式”司法体验,避免奔波之苦。 省高院以闽侯法院作为试点先期推进,将逐渐在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以及乡镇基层单位安装“ITC”,并与福建法院已有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以及政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互为补充,从而构建起独具福建法院特色的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便民、利民、惠民,依法保障群众权益,是“法治福建”建设的目标。在寄递物流领域,我省推动出台《福建省促进快递行业发展办法》,加强快递市场监督管理,集中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在互联网监管领域,健全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打防管控机制,推进网站“网安警务室”建设,组织开展网络犯罪专项打击行动;厦门市综治部门牵头公安、银行、通信、网络运营商等单位联合组建反诈骗平台,建立诈骗赃款快速阻截协作机制,形成打击、止损、防范一体化运作机制,做法被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推广。 近年来,我省政法系统立足“数字福建”基础优势,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出“e治理”品牌,全省98%的城市社区和76%的农村实现了信息联网、互联共享。促进了现代网络技术在社会治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在厦门,利用手机app进行“e治理”已初显成效。厦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开发的“厦门百姓app”,把互联网技术和传统群防群治有机融合,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群众喜欢健身,软件就设计了“我要巡逻”的模块,让群众健身和巡逻两不误。群众喜欢发朋友圈,平台链接了腾讯微信,让百姓平时在微信上面晒美食美景变成参与平台建设的奉献和正义担当。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达到22万人,活跃用户5万人,推动了传统群防群治工作的主体年轻化、管理数据化、运作信息化的“e治理”。 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让公平正义普惠人民。如今,全省35个立法基层联系点直接收集群众意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居一法律诊所”,全省5016个村居(社区)聘请法律顾问,建成各类法律援助站1887个。“法治福建”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共享法治文明成果,让法治甘霖洒遍八闽大地。 |
相关阅读:
- [ 11-17]杜特尔特:想和特朗普、普京做朋友
- [ 11-10]闽侯否决5名县人大代表建议人选资格
- [ 11-09]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 [ 11-07]港媒评人大释法:应对“非常事态”须用重招
- [ 11-04]景点宰客不是没办法治,是没有法治
- [ 11-03]福建: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 10-27]“一把手”带头坏规矩 制度就沦为摆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