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援建的安居工程。
福建援疆干部、菌草专家黄国勇正在为当地种植户讲授巨菌草的种植特点。
东南网11月22日讯(本网记者 颜财斌)援疆,一部气势恢宏、影响深远的历史华章,承载着党中央亲切关怀,记录着支援地人民无私援助,回应着受援地人民感恩情怀,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近日,记者从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获悉:2014年3月,福建省第六批827名援疆干部人才,牢记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先后跨越千山万水,义无反顾地投身昌吉州,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坚持“输血”支援与“造血”支援相结合,突出就业、教育、人才重点,加强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真情大爱开展支援工作,为建设“花儿昌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将援疆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
民生优先 做好“输血”支援
项目援疆,改善民生,群众得到实惠;产业援疆,促进就业,就是最大民生。援疆干部人才,坚持民生优先,谋思路、想办法,建项目、抓招商,以项目援疆和产业援疆为抓手,把援疆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卓有成效。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顺利实施兴牧定居工程、富民安居工程、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基层民生建设项目184个,使用援疆资金14.72亿元,占援疆资金总量16.02亿元的92%。“十三五”福建省计划实施援疆项目164个,总投资35.9亿元,使用援疆资金21.64亿元。第六批福建援疆干部跨越“十三五”,共实施援疆项目193个,总投资47.86亿元,使用援疆资金8.77亿元,援疆资金100%到位,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民生,取得较好社会效果。
产业既是强州富民的基础,又是促进就业的最大的民生工程。2014年以来,福建援疆工作队共协助昌吉州引进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126.12亿元。其中,开工(落地)项目29个,完成投资99.5亿元,投产后可解决约5000人就业。据新疆自治区招商局统计,2011年以来,福建援疆工作队共协助全疆各地引进产业项目530个,总投资1454.5亿元,实际到资507.5亿元,其中,协助昌吉州引进产业项目166个,总投资484.3亿元,实际到资251.07亿元。
利用农作物废异物发展经济是福建产业援疆的成功例子。三明、宁德市援疆干部分别引进食用菌龙头企业,指导当地群众种植蘑菇、杏鲍菇等九个品种,既有工厂化生产模式,又有“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年收入超过3亿元,变废为宝,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企业发展。玛纳斯县“胖娃”饶永斌,呼图壁“蘑菇局长”程端春等技术人才因此深得群众好评。
开发石材资源,发展石材产业是产业援疆的又一个成功例子。从2005年由福州市援疆干部引进投资奇台县的第一家福建石材企业起,经历了11个年头发展,如今已发展为石材园区,园区面积4.4平方公里,共有石材企业70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年产值达到20亿元,解决当地就业人数达8千余人。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哈萨克刺绣的发源地,通过漳州市援疆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如今已建成哈萨克刺绣文化产业园,成为昌吉州三大文化产业园之一,就地解决木垒县3000多名少数民族妇女就业,每人年收入达16000元,整体可实现创收5000万元左右。南平市援疆干部借鉴武夷山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进了木垒县旅游产业发展。
泉州市援疆干部发挥产业优势和发扬“敢拼会赢”精神,加大产业援疆力度,引进投资昌吉市和乌鲁木齐的一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汇京汽车城,纳税多、雇工多、贡献大,共有600多位员工,其中近30%的员工是来自南疆的少数民族,既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又增加了财税收入。莆田市发挥艺术雕刻的优势,大力扶持玛纳斯碧玉产业发展,已成为玛纳斯县一张靓丽名片。
实践证明,产业援疆,极大释放了发展能量,对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厦门援疆教师蔡伟聪(左一)正在为当地学生授课。
莆田援疆教师陈金朋正在辅导学生学习
突出重点,增强“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资金援疆、项目援疆可以及时直接解决受援地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输血”性支援,非常必要,但它总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资金、项目、人才支援发挥无限的作用?福建省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成功经验。福建极力培养昌吉州人才并加大人才援疆力度,把“输血”性支援与“造血”性支援结合起来,在完成中央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实施“三个双一百”和昌吉州干部人才培养两个福建特色援疆工程,得到了新疆自治区及中央有关部委的肯定和推广。
好的教育,关键要有好的教师。福建省把加强对昌吉州教师的继续教育做为教育援疆的重要举措,每年都组织一大批福建名师到昌吉州培训老师,组织昌吉州教师到福建培训。厦门市把创立“福建厦门援疆班”作为一种大胆尝试,并取得明显成效。吉木萨尔县一中校长闫红梅介绍说“福建厦门援疆班”现在已成为一个品牌,它立足一个班级,带动一所学校,2016年高考成绩,吉木萨尔县一中超过500分成绩的学生达到20多人,是2015年的5倍。福建援疆教师共开设支教课程40门,班级216个,培养学生1.02万人。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援疆教师蔡伟聪,帮扶吉木萨尔职业技术学校哈族贫困学生,并介绍学生到厦门捐建的“爱心洗车点”勤工俭学的故事,既解决了学生的困难,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传为佳话。
医疗援疆是人才援疆的重中之重,也是体现人才援疆成效最直接的形式。3年来,福建援疆医生累计接诊11.8万人次,开展手术3800台次,实施新技术123项,填补昌吉州州医疗技术空白90项。龙岩市“组团式”医疗援疆,推进了呼图壁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庄则豪带领当地医疗团队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专利1项,荣获注册进入世界卫生组织临床研究数据库1项。
援疆农技专家引进测土配方施肥、对虾养殖、花卉种植、食用菌栽培等新技术、新品种,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信息化工作,推进了昌吉州农牧业产业化。农技人员黄国勇开展高产优质牧草栽培养殖实验,对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福建援疆专家在昌吉州培训各类人才3.66万人次,接收昌吉州到福建培训的干部人才11038人次,增强了昌吉州“造血”功能。
昌吉州是我国重要的煤碳资源基地,如何“点煤成金”,让遍地的煤炭成为宝贵的财富?福建援疆干部把智力援疆作为突破口来抓,积极促成闽昌两地产学研合作;厦门大学与新疆中泰化学及昌吉学院三方共同成立了“技术工程中心”和“联合研究院”,并谋划设立“院士工作站”。“中心”作为“联合研究院”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院士工作站”作为技术支撑,对于煤电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人才兴则百业兴。通过教育援疆、人才援疆、智力援疆,直接牵引当地行业实现飞跃。
由龙岩援疆指挥部引进的福建企业——新疆华美伟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生产的高新材料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生产生活中。图为该公司董事长陈华水正在为记者展示该公司研制的防火岩棉材料性能。
真情大爱 促进民族团结
有一种责任叫奉献,有一种温暖叫感动,有一种真情叫大爱。“援疆不仅仅是资金项目的投入,更多的是情感的交融”,这是第六批援疆干部的共同感受。他们发扬援疆工作的好传统,积极贯彻落实区州党委号召,自觉与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真情援疆、诚心奉献,促进民族团结。组织援疆干部人才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179名长期援疆干部共与494户贫困家庭、贫困学生结对帮扶,对每个贫困对象每年帮扶资金不少于2000元,帮扶资金总额300万元以上;组织援疆干部开展“援疆情、社区行”、“心连心、一家亲”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牵线搭桥协调闽昌两地开展地市对县市、医院对医院、学校对学校、县市对乡镇等“结对子”帮扶活动;成立“福州榕树助学金”、“漳州文源爱心基金”,支持“艾德莱斯爱心小队”;发动社会捐资1.1亿元,用于帮扶计划外援疆项目建设和扶贫助学;援疆医生加班加点,利用节假日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共开展义诊183次,下乡医生613人次,服务群众3260人次,赠送药品19.2万元;组织援疆干部开展“滴滴热血情、浓浓援疆爱”无偿献血活动,共献血15900毫升。
援疆内涵凝重厚实,表现形式丰富多彩。3年来,援疆干部极力推动闽疆两地加大旅游文化交流,使“闽昌情”在潜移默化中延伸融入,先后组织两地游客开展专列旅游活动,在乌鲁木齐每年举办一届“一带一路”、“丝路画语”书画展,并举行慈善义卖捐赠活动,将闽昌两地画家的18幅精品画作拍卖所得84.4万元,全部用于扶贫助学;联络协调福建省歌舞剧院赴昌吉州演出《丝海寻梦》,组织福建漳州木偶剧团到昌吉州巡回演出;协助昌吉州艺术剧院赴福建巡回演出主题为各民族共同守望民族团结大家庭的大型音乐剧《别失八里》,唤起了两地人民深层次情感的共鸣。与此同时,协助闽昌两地有关部门,互设农产品直销窗口,推进两地加强商贸合作,实现共赢。
据当地干部介绍,当地群众对援疆干部很热情、很关心,出现了“的士”司机不收援疆干部车费和群众拾金不昧主动送还的感人故事,群众称呼援疆干部为“儿子娃娃”,实现了交往交流交融。
西域庭州当舞台,闽江儿女尽风流。福建援疆干部一头肩负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建人民的重托,一头承载昌吉州各族群众的深孚众望。在工作中,援疆干部栉风沐雨、甘洒热血,以造福昌吉州各族群众为己任,做到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忍受了远离家庭和亲人的情感煎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生活工作困难,心无旁骛地投入援疆工作,做出了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业绩,涌现出了许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为福建援疆工作赢得了荣誉。
据统计数据显示,第六批援疆干部有8人获得自治区先进个人、有20人被区州评为最美援疆干部、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五一”劳动奖章奖状获得者,有1人荣立二等功、1人荣立三等功;有7个分指挥部荣获昌吉州先进集体称号,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