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产经财经 > 正文

福建全方位构筑社会信用体系

2016-11-29 19:56:33 邢晓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祥楠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29日讯(本网记者 邢晓宇)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多山、濒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作为一个海洋大省,福建具有悠久的海洋文明发展史和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化,形成了“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

在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信用体系的进程中,八闽儿女用秉承“爱拼才会赢”的精神,谱写了“信用建设”的新篇章:从首次提出“信用福建”建设,到“一网三系统”信用平台的建立,再到信用建设体系规划的印发……信用建设,福建在行动。

路径

沉淀许久 一步一个脚印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首次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部署建设信用文化。

多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创新执行举措,共建联动机制,加强失信惩戒,助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下了较好基础。

2004年4月,省政府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总体规划和方案,研究部署有关工作。2013年《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了建设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部署。

2014年6月,省级平台建设方案获得有关部门批复;2014年10月,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开通运行;2015年12月底,省级平台又与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成功对接,搭建起全国范围内纵横联通的福建信用网,进一步促进“信用福建”建设。

2015年3月8日,省政府制定印发了《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了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

制定规章制度,成立工作小组,搭建信息平台,福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沉淀许久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初具规模的平台建设。上述《规划》提到,至2017年,大多数的省级行业信用信息与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市县级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与设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达到互联互通,力争在2020年实现全部互联互通。

成效

平台建设完成 创新多项举措

目标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多年来,在信用建设上福建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福建省的信用体系建设呈现系统性、制度化、常态化的格局,既强调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也注重区域性和行业性。

信用建设,规划先行。2015年3月8日,《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正式印发实施,为全面建设“信用福建”提供了方向引领,标志着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规划为福建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规划的指引下,我省积极推进社会信用平台建设,日前,已基本建成一个联通国家、覆盖省级和设区市的纵横联通的信用信息系统。其中,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自2014年10月开通以来,现已完成与43个省直、中央驻闽单位数据的交换共享,平台日均查询量突破1.5万次,形成了全省信用信息交换共享的大数据库和枢纽中心。

与此同时,2014年10月17日,“信用福建”网站开通运行,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打开“信用福建”网站,记者注意到行政许可公示和行政处罚公示在右边栏滚动更新,任意点开一条行政许可类信息,行政许可决定书文号、设定依据、许可事项名称、审批部门等内容一目了然,行政处罚类各项等信息也一清二楚。

除了平台和网站建设,其他制度方面也在不断创新,如信用“红黑”名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7天“双公示”等。其中,2015年5月4日,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发出了全国首张使用“一照一号”营业执照,通过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为全省乃至全国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基础。

此外,我省工商、税务、环保等与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关切的行业部门,积极探索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措施,对诚实守信者实行程序简化、融资鼓励、抽检减免等“绿色通道”的支持激励政策,对失信者进行抽检频次增加、资质重新评定、限制高消费、限制授信等惩戒和约束。

时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石建平表示,下一步,福建将加快完善信息网络,加强各部门统筹合作,完善激励与惩戒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大震慑力,真正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