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总工会在全省职工中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
2016-12-14 07:27: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今年初以来,省总工会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通过签订师徒传帮带协议的方式,进行定期目标化培养,以达到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企业新一代劳动者的目标 名师带高徒 带出别样天 东南网12月14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邓婕 通讯员 王星乐)“邱海君师傅除了传授我们焊接操作技能,带领我们项目攻关外,还经常带我们走出去跟行业内的专家交流互动,开阔视野和眼界。”12日,福建省“名师带高徒”现场会在厦门召开,厦船重工技术中心焊接工程师阮剑峰的一席话,引起台下许多徒弟们的共鸣。 今年初以来,省总工会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通过签订师徒传帮带协议的方式,进行定期目标化培养,以达到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企业新一代劳动者的目标。 聘名师,定向培养 “导师带徒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我把我所学、所会、所积累的经验知识交给徒弟,这样他们在工作中就能事半功倍。同时,在带徒过程中,我也能与徒弟一起进行革新创造,自身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谈起师带徒,阮剑峰的师傅邱海君如是说。 在我省师带徒的整体布局中,评聘名师是重要的第一步。各设区市总工会以劳模工作室为依托,以各层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技能大师、技术能手为主体,在各工种(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或技术绝活者中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名师,建立名师档案库。名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敬业爱岗、品德高尚,并能悉心传艺、文明从教。 譬如,三明双轮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就在总装车间、机械加工车间、金属构件容器车间选拔10名高技能骨干为指导师傅,以林志能、潘铭云技能大师、劳模工作室为依托传帮带;泉州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则是根据自身情况,在4个限定的工种内聘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级工或技师。 当名师与高徒匹配成对,签订师徒合同后,每位名师就要完成相关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职业操守的培育职责,而被遴选的徒弟要在规定时间内成为各专业技术骨干,通过考核取得专业资格证书。 定制度,监督考核 35名师傅成为各级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领衔人,226名师傅、251名徒弟得到晋级升职——这是南昌铁路局开展师带徒的成果之一。 在师带徒活动中,南昌铁路局施行关爱优秀师徒制度化,每年在技师、高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定、聘用上,优秀师徒都能享受优先政策。 在我省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的通知中提到,各企事业单位工会要为每对师徒建立档案,定期考核师徒协议履行情况。协议期满,由师傅对徒弟作出鉴定,再由企业工会会同本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协议书约定的目标内容对师徒鉴定。徒弟已实现拜师学技目标,可终止协议;达不到出师要求的,适当延长带徒时间。 在泉州九牧集团,师带徒结对培训期满后,公司工会牵头鉴定,检查结对培训情况,对培训后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员工,建议部门在调薪、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等,上报上级总工会、劳动社会保障局等申报技能人才津补贴。 攻难点,实现价值 阮剑峰很年轻,却已是一名成熟的工程师,按他的话来说,“真正的蜕变是在加入师徒结对团队后”。 “公司首次承制2101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时,我们压力非常大,但邱师傅不慌不忙,他根据我们几个徒弟不同的经验分配了相应的攻关任务,并把文献资料扫描成电子版发送给我们。”阮剑峰说,“从师傅身上我看到他对技术工作的饱满热情,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成功攻破难题。” 十年来,师带徒工作已成为厦船提高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公司已启动第五阶段师徒结对工作。此前,师带徒工作已让上百位徒弟顺利结业,为公司培养了众多优秀青年技术人才。 在华电福建永安发电公司里,师傅还成为徒弟的贴心人,随时掌握徒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密切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建立和畅通师徒结对联系的谈话提醒、谈心交流、情况反馈等机制,经常性开展师徒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活动,有的放矢化解他们在工作、生活和思想上的困惑和压力。为有效解决年轻员工存在的不想学、没空学、不真学的问题,师傅还通过“白板课堂”手把手教,毫不保留地为徒弟指导工作、解答业务问题、交流研讨疑难问题,并全程跟踪带管教,使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
相关阅读:
- [ 12-09]福建省总工会“五小”创新大赛落帷 我市多个项目获奖
- [ 12-07]邵武市供电公司:职工书屋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称号
- [ 12-02]福清市总工会举办防抗艾滋病现场宣传活动
- [ 11-30]龙岩市总工会帮助27名农民工讨回15万工资款
- [ 11-30]厦总工会劳动法律事务所对外开放 遇劳动纠纷免费帮忙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