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林畲乡石下村是闽西革命老区村,曾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不到三年时间,石下村实现华丽转身,甩掉贫困村帽子,成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图为石下村俯瞰。新华网王雄 摄
新华网福州12月15日电(王雄)种鲜花、搞养殖、办旅游……近日,记者在闽西革命老区村——福建清流县林畲乡石下村采访时了解到,通过产业扶贫,这个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一跃成为省级生态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6920元增加到2015年的14230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清流县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方面军途经林畲时,在林畲乡塘堀驻扎,写下了“如梦令.元旦”的壮丽篇章,留下了毛泽东旧居、红军井、红军医院、红军夜校、红军标语、红军烈士墓等多处红色古迹。这次红四军的清流之行,极大地推动了清流革命运动的发展,播下了清流革命的火种。1931年6月22日,红军成立石下乡(今林畲乡石下村)苏维埃政府、孙坊乡苏维埃政府,l932年6月成立林畲乡苏维埃政府,辖邱坊、林畲、麦园洞、下石背、曾坊、石下,红色政权遍布清流全县。
罗应民是石下村人,家里有5口人,以前一直以种植水稻和地瓜为生,年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觉得“日子越过越没有奔头”。前年,石下村与闽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提出了扶贫轮训基地的设想,即公司在基地划出10亩的鲜切花种植实验区,供贫困户实践学习种植,企业负责“全包”,包吃包住,免费提供大棚、种苗、技术、农资、包销产品,花卉售卖后的利润归贫困户所有。
“听说这叫‘基地孵化’模式,我们贫困户没有技术、没有资金,这种扶贫模式真的帮了我的大忙。”罗应民说,几年来,闽晖公司共带动石下村106户农户种植花卉,他也是其中一户,现在每年种花可收益5万元左右,“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截止2015年底,林畲乡石下村村财收入由2014年的0.5万元增加到3万元,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6920元增加到14230元,8户、25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稳步推进。图为崭新的小洋房在昔日的“贫困村”上拔地而起。新华网王雄 摄
像罗应民这样通过种植花卉发家致富的故事,在石下村还有很多。去年,石下村探索成立了村级产业扶贫发展基金,将上级争取到的20万元扶贫基金作为村级合作社担保基金,与清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商定按1:5给予授信。这样,20万元基金就被有效放大到100万元。
有了创业基金,创业就有保障。巫建平是残疾人,因脊柱炎动过多次手术,欠下30多万元外债,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2014年开始,巫建平尝试种植花卉,6亩花地当年回本。去年,尝到甜头的他想扩大规模,于是申请了10万元扶贫基金贷款,种植面积扩大到10多亩,年收入10万元左右。
“现在,我们村已逐步形成‘三园一庄’(即万亩生态茶叶观光园、千亩桂花文化园、百亩兰花精品园和一个农业生态休闲农庄)的产业格局。”石下村村主任巫文华告诉记者,企业规模大了,用工需求也旺盛,每年可解决全村劳动就业60多人,村民工资性收入就达近百万元。
位于石下村的海峡两岸中华桂花文化园,造型各异的盆景、品种繁多的桂花树、古色古香的收藏品让人目不暇接。桂花园总经理蓝积玉介绍说,桂花园规划用地1000多亩,总投资7亿多元,目前已种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系列130多个品种、6万多株桂花树。
“如今,中华桂花园已成为清流一景,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桂花专业博览园。“蓝积玉说,每年桂花开时,桂花园都要接待大量游客。
在石下村,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地方----龙泉鱼庄。鱼庄总占地面积260多亩,由村民巫炳林投资兴建,因地制宜地依靠冷泉的资源优势,在冷泉养殖、珍稀苗木培植之余,开放了纯天然的冷泉游泳池、生态餐厅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据介绍,在清流县和林畲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龙泉鱼庄计划联动毛泽东旧居红色旅游及桂花文化园旅游,打造“产业输出和农家乐休闲”并存的生态观光农场,将为石下村再添一抹“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