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经济 > 正文

外来媳妇回归土楼 审视土楼经济的变迁轨迹

2016-12-22 10:00:34 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媳妇们的土楼经济学

尽管成为土楼媳妇已多年,但刘九英常年游离在土楼生活圈之外。回到土楼后,这个外来媳妇首先要适应土楼生活。“一开始很不适应,因为饮食习惯不同、语言不通,导致误会不断。”颇有语言天赋的刘九英,花了两个月时间就学会了闽南话,用半个月时间掌握了客家话。几年下来,这个安徽女人学会了酿制土楼糯米酒,腌制土楼梅子,制作土楼笋干。

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遗名录。一系列变化开始发生:从县城通往土楼的山梅旅游公路开建,打开了通往土楼的新路径;卫生环境得到整治,村庄开始改头换面;南靖土楼开始为人所知,远道而来的游客与日俱增……刘九英开始参与到土楼经济中。

2007年,刘九英就用几间裕昌楼空置的房间率先开起了土楼宾馆,供应客家菜和徽菜。对那段艰苦的创业经历,刘九英记忆犹新。每天凌晨12点起床,怀抱襁褓中的女儿,赶制第二天要出售的包子。“说实话,一开始,在这个偏远的地方做生意,我心里也犯怵。”没想到,一次媒体采访亮相后,她的饭店一炮而红,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刘九英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刘九英的影响下,不少土楼原住民跟着开起了饭店。眼看着竞争者越来越多,刘九英转变思路,做起了旅游纪念品生意。“500元起家,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最多的时候,一天能销售四五千元。”不久后,刘九英再次遭遇模仿者。唯有继续求变。2010年,土楼公司对外招聘导游。刘九英考取了土楼旅游讲解证,成为一名专职导游。

土楼旅游开发,让越来越多像刘九英这样的外来媳妇回到土楼,分享经济红利。

2001年,18岁的湖北女孩李华萍到厦门一家工厂打工,其间结识了现在的丈夫。2007年,李华萍在丈夫老家书洋镇塔下村生下孩子后,便不再外出打工。她选择了就近就业,卖土特产、开农家乐、做导游。李华萍说,如果不是旅游开发给土楼带来巨变,她一定不会选择留守在村里。

“我刚来的时候,整个塔下村只有3辆小车,现在全村70%的家庭都买了汽车。”作为亲历者,李华萍对土楼的变迁感慨良多。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南靖土楼景区游客总接待量超过270万人次,门票收入约1.4亿元。

土楼媳妇们的心愿

发展中的土楼,也吸引来了不少大学生外来媳妇。她们因为爱情走进土楼,并参与到土楼开发建设中。

90后湖南岳阳人李翠,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来到厦门出差的她,邂逅了一段土楼爱情故事。第一次跟着男朋友来到土楼时,她便迷醉其中。“白天沿着云水谣古栈道漫步,晚上听溪水声,看夜景,尤其钟爱土楼笋干,就着它能连吃两大碗饭。”李翠还专门翻出了那部取景于云水谣的影片《云水谣》来看。影片中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让她感动不已。因此,她决定留在福建,住进土楼。

女儿满周岁后,李翠便应聘到土楼公司,在景区做售票员。但日复一日模式化的工作,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土楼开发改变了村庄面貌,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回流。但这里的发展机会毕竟有限,我依然向往大城市的平台。”李翠不愿意成为养在土楼深闺里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她想有自己的事业。

英语专业出身的李翠,希望发挥所长,成为一名专门接待外宾的职业导游。因此,几个月前,李翠专门参加了旅游区举办的导游培训班,考取了旅游讲解证,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

李翠的困惑,代表了大部分土楼媳妇的心声。简佳强表示,尽管不愿意做异地夫妻,但田奇琳返乡的概率并不大。“毕竟这里没有与她的专业相匹配的工作机会。”

除了高学历的年轻媳妇,年长的土楼外来媳妇们也希望更有作为。“南靖土楼近十年的开发,给土楼原住民,也给我们这些外来媳妇们带来不少机会,但我们在参与旅游经济时也遇到了瓶颈。”刘九英的最新计划,是能够在土楼周边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土楼人流量发展乡村旅游。但作为门外汉,她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对这一群体开展专业培训,为外来媳妇们提供更多支持。

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官方的呼应。南靖土楼管委会副主任戴海鹅表示,未来将引导土楼村民深度参与旅游经济,譬如开发更加多元的旅游产品。“当前,景区内销售的商品同质化严重,家家户户卖的都是笋干、梅菜干、木锤酥等,旅游纪念品也缺乏特色。”戴海鹅表示,未来将与文创团队、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出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引导本地村民差异化经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