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泉州将打造国际海丝文化交流先行区

2016-12-24 11:11:51 张素萍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泉州网12月24日讯(记者 张素萍)昨日,“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移民与贸易”学术研讨会在泉州海交馆召开,来自中科院、南京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8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50余名本地学者和文史研究人员列席会议。会议紧扣“移民与贸易”这个海丝研究的重要议题,与会专家学者们发表了近20篇学术报告,为中国海丝遗迹申遗提供基础研究支撑。会议由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和泉州海丝申遗工作小组主办,泉州海交馆承办,德化陶瓷博物馆协办。

泉州将打造国际海丝文化交流先行区

泉州的古老大厝随处可见闽南红砖(资料图片)

“研究历史意义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绕不开泉州,同时泉州被中央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新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离不开泉州的参与。”会议介绍,泉州将充分发挥华侨、文化、港口等资源优势,推动和加强“海丝”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将泉州打造成为“海丝”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门户城市。同时,营造更多对外交流的机会,让泉州的海丝学术专家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海丝”文化交流的先行区。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龚缨晏认为,泉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以及国内最早提出“海丝申遗”的城市,应该继续引领中国的“海丝申遗”工作,并成功实现梦想。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最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据悉,泉州海丝研究即将出版有关成果,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史话》和《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中英文)》,此次研讨会的优秀成果也有望结集出版。

专家观点

古代闽南民居使用红砖并非“僭越”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后罗攀出生于鲤城,从小对红砖极为熟悉。“我发现台湾赤嵌城的红砖与泉州的一模一样,资料显示是泉州的工匠建造的。”罗攀说,民间大多认为古代使用红砖、红色是“违制之举”,流传着各种关于红砖色获得官方许可的说法,最出名的有五代闽王和“臭头皇后”的“闽南皇宫起”之说。

罗攀表示,闽南红砖何时起源,又因何在民居上大量运用仍然成谜,只能从涉及红砖的历史与传说出现时间进行推断:红砖运用于民居建筑至迟出现于北宋,在南宋可能已小有规模,而明代则发展为民居的一般形式。“研究发现,在古代闽南红砖并不存在所谓的‘违制之举’。”罗攀论证称:中国古代政府禁用红色,主要禁的是屋顶、柱子、装饰的颜色,但红砖属于建筑原材料,并未被禁。比如:春秋时期,将红色用在楹柱上被认为是天子特权;汉以后,官署用黄色,地砖和屋顶瓦件等因材施色;到了唐代,黄色被奉为最尊贵的颜色,定为皇室与宗教建筑专用,红、青、蓝成为官府官宦常用色,民居则常用黑白灰色;宋代崇尚红色,但始终未针对建筑材料本身进行规定。

“闽南建筑何时开始使用砖瓦,并没有明确记载。”罗攀说,红砖传说流传最广的是五代起源说与明太祖御赐说,但传说与历史只解释了瓦的形制违规的原因,并未涉及砖的用色。各种版本的《中国建筑史》一致认为,五代闽国时期都不可能出现民间大规模修建砖瓦房的情况。罗攀称,闽南红砖文化区的出现,最初可能是技术与环境的结果,但伴随着国家对地方的空间政治推行不断深入,民间不得不生成各种传说以解释其“僭越”之举。根据推测,红砖出现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民国经由华侨改良发展出新的形式。

相关新闻

安平桥升级为国家4A景区

泉州网12月24日讯(记者张素萍)昨日,随着福建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示名单”公示期的结束,福建省旅游局正式发布公告,同意批准“泉州安平桥(五里桥)”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唐宋以来,安海港便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风樯云集,贾胡互市,“安平商人”由此“商行天下”。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起,为便于船舶停靠及货物传输,历时14年兴建了跨海五里长桥——安平桥。它是中世纪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十大名桥之一。1961年,安平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2015年,安平桥景区全面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建立晋江、南安两市景区创建协调议事机制,成立安平桥景区管委会。安平桥景区共分为海丝文化主题商业街、海丝文化体验带、民俗文创体验区、湿地科考观光区、滨水游憩休闲区五大游览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