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裹挟的古牌坊 据考证,明清两代,诏安境内共立牌坊近百座。但它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在天灾人祸中毁于一旦。目前,诏安保存完好的石牌坊共有13座,其中8座源自明代,5座建于清代。 但这些幸存者的境遇不容乐观。2013年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曾为诏安做了一份古城保护与有机更新规划。这份规划如此描述石牌坊群的遭遇:“牌坊街上的牌坊群保存较为完好,但各种搭建物已将原有城市空间充塞,牌坊不同程度被建筑物包裹。” 对此,林妙琴有切身的体会。“我们去做文物普查时,不得不一次次地把头探到民宅的门缝里,看看它们的柱脚,看看寄在人家天井中或其他屋子里的那些构件。”在林妙琴的带领下,记者看到,父子进士坊(上图中)是唯一可以让人窥见全貌的牌坊。尽管早年遭遇轰炸,失去了部分构件以及一侧柱脚,但依然完整地屹立在道路中央。其他牌坊,则或多或少都被它周边的民宅包裹。 天宠重褒坊和冏卿貤典坊(上图左)都只留着明间作为过道,左右两次间都被嵌入两边的民宅中;百岁坊的右边大半部分被嵌入民宅,柱脚被民宅包裹,只有小部分作为通道;诰敕申貤坊(上图右)则几乎完全被淹没于建筑之中,只露出左侧最上两层的翘脊……除了周边建筑对牌坊的吞噬,蜘蛛网般的电线、网线,也让牌坊看起来像被牢牢束缚住了手脚。甚至还有电表被牢牢地钉在牌坊上。 “多么像一个高大英俊、衣着不俗的人,被一个或两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当街死死地抱住大腿,任凭怎样挣扎也摆脱不了,尴尬与哀苦不言而喻。”林妙琴如此感慨。 而最令她担心的,则是那座久隐而复现的节孝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节孝坊被一户人家作为民宅的大门,多年后房屋被拆除后,大家才发现这里还藏着一座清朝牌坊,“房屋重建后,这座牌坊会不会被覆盖得更厉害呢?” 古牌坊盼新生 多年以来,当地不乏为古牌坊的命运奔走呼吁的人。林妙琴最急切的心愿是,能够为古牌坊松绑。“通过对周边建筑的清理,让这些古牌坊获得应有的生存空间。” 然而,由于涉及到复杂的建筑产权问题,这项工作一直被搁置。 最近几年,随着诏安古城改造计划被提上议程,古牌坊也被认为有机会摆脱束缚,重见光明。2014年,诏安计划启动“十街八坊”古城改造计划。按照计划,当地将依据“二井四楼六堂八坊十庙”规划13个景点,形成以8座牌坊 “主干”,以分散在左右两侧的22个景点为“枝叶”的树形步行街。但这项计划并未实质性开展。 在诏安县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师谢堂辉看来,包括牌坊群在内的古城保护与改造,需要谨慎对待。“不少地方在古城改造时,将原住民赶走,导致原有的生活气息一去不复返。”谢堂辉表示,国内早有牌坊街保护与改造的先例。邻近诏安的广东省潮州市,有一条著名的潮州牌坊街。这里的牌坊景观曾是全国之最。几年前,当地先后进行22座古牌坊修复、沿街历史建筑整修、沿街古井保护、路面改造等工作。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潮州古牌坊街的改造,并不算成功。原因是缺乏人气与生活气息。因此,谢堂辉主张,古城保护应该力求再现活态历史场景,保留古城原有的业态与生活气息,“未来,我们将着力恢复古城早期的空间尺度、街巷格局,以及经营业态”。 今年初,诏安启动了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工作,申报范围包括县前街-东门中街-中山东路街区,明清古牌坊群正位于其中。本月13日,省住建厅召开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专家评审会,对诏安古牌坊现状进行评审,并于18日进行了现场调研。古牌坊的重生,或许很快将有时间表。 |
相关阅读:
- [ 12-23]诏安:开展烟花爆竹大检查活动
- [ 12-23]诏安成为首批省级达标无传销县
- [ 12-22]诏安县两会闭幕 沈义和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 12-21]诏安县召开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 12-19]诏安县以“四个切入点”夯实年末安全生产工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