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6个区蓬勃兴起社区书院 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等于一体
2017-01-02 07:26: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2015年起,厦门6个区蓬勃兴起一个个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平台,在构建居民精神家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将满满的正能量带给每位居民 社区书院,不只是书院 东南网1月2日讯(福建日报 林泽贵 林世雄)“自从参加社区书院开展的传承家风家训活动后,仿佛有一股精神力量推着我前进。我原来有点好吃懒做,现在我找了份工作,还准备和朋友一起好好做番事业。”近日,来自厦门海沧区东孚街道天竺社区的小伙子小石有点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 从2015年起,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在厦门岛内外6个区蓬勃兴起,在构建居民精神家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将满满的正能量带给每位居民。 目前,厦门已建成1家市级书院总部、6家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和25家市级、34家区级试点社区书院。 整合优秀资源,激发学习教育新活力 冬日的夜晚,翔安新圩镇云头村,70多岁的老人协会会长陈金塔走进村里的社区书院,学习怎么用微信;相隔不远的马巷镇,舫山书院的陈剑基老先生正在备课,他要给书院的100多个学生讲授一堂心理养生课。这样的课,每月至少有一次。 在集美灌口镇,黄庄社区书院根据人生发展五个阶段(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不同特征,打造“毕生发展”系列课程,形成亲子教育课堂、隔代教育课堂、生涯规划课堂、婚姻家庭观念课堂、妇女维权课堂、情绪管理课堂、关键期心理调适课堂等七大课程体系,让所有居民都能在书院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 诵读国学经典,了解实用健康养生知识,学习琴棋书画……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大学”,社区书院容纳着不同人群共同学习教育。 在摸清社区教育文化资源和居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厦门统一规范设置社区书院课程,构建“4+2+1+X”课程体系,即4个常设讲堂、2个流动讲堂、1个特色讲堂或特色活动以及若干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课堂+活动”模式,并设书院总部和各区书院指导中心重点建好资源课程库。 为此,厦门统筹整合全市教学资源,动员54家市直机关各部门、国有企业、大中院校结合行业特点开发设置基层群众喜爱的、接地气的专题讲座课程,做强做大“中央厨房”,由社区书院“点单”。目前,“中央厨房”已设置红色传承、绿色环保、品德修养、科普养生等专题讲堂80多个、系列课程资源2097门,打造融入核心价值观的一大批精品课程,为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提供有力支撑。自2015年5月至今,25家市级试点社区书院累计开课2000多门次,开展活动8000多场次,参与人数29万多人次。 “书院总部就像一个‘中央厨房’,各社区书院可根据居民需求,到库里选择课程,自主点单。”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以来,市书院总部启动“名师名家进社区书院”活动,30多位名师名家走进社区书院,为3100多位居民送去80多场精彩讲座,深受居民欢迎。 培育文化认同,凝聚携手发展新动力 走进海沧天竺书院,来自天竺社区12个村居的老照片在书院前展示。进入书院,家风家训、文化活动、祠堂历史、文化民俗、历史人物等各板块亮点纷呈。在书院展厅里,陈列着各村拆迁时留下来的水车、犁、石磨等老物件。“这水车是用来给稻田浇水的……”在水车边跟孙子介绍农具用途的77岁居民刘石七说,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这些农具,社区书院设立“乡愁廊”,可以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懂得勤劳节俭、孝敬父母,更珍惜今天的生活。 天竺社区是东孚街道最大的安置小区,6000多名居民来自12个征地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生活习惯、习俗差异较大。为增进文化认同,社区精心打造天竺书院,将说拉弹唱、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活动纳入社区书院课程,还组建小蓓蕾舞蹈队、芗剧曲艺队等14支文体队伍。如今,天竺书院已成了居民温馨充实的精神家园。 在高楼林立、门窗紧闭的现代都市社区里,“都市冷漠症”的困扰由来已久,社区书院的开办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天竺社区党总支书记柯希霈说,社区书院建设能提高居民的文化品位、生活品质、道德品格,增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社区成了居民温暖的家园。 当前,厦门正根据各社区区位特点、人口结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等,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按“一村一品”“一区一特色”打造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吸引居民群众走到一起、互动交往,增进文化认同,凝聚居民携手共建社区的新动力。 |
相关阅读:
- [ 10-28]“百场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走进集美社区书院
- [ 09-09]集美区康城社区书院:整合各方资源 培育共同精神
- [ 08-26]中央文明办点赞社区书院 向全国推广厦门文明创建经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