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回眸特刊
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百姓富
东南网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建设百姓富的新福建,2016年,我省继续加快推进,砥砺前行。本报也浓墨重彩描绘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创新与成就。
★1月6日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切实帮扶企业发展》
省委书记尤权深入长汀县和南靖县调研,重点围绕扶贫开发、企业发展等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
★1月16日 《把扶贫扶到“点子”上》
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就扶贫如何精准发力展开热议。
★2月19日 《四帮四扶,探索精准扶贫路》
晋江市实施四帮四扶工程,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3月2日 《龙岩三“箭”齐发》
龙岩以新理念推动项目落地、脱贫攻坚和生态环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
★3月10日 《脱贫攻坚 看闽东如何摆脱贫困》
宁德全市通过搬迁扶贫、绿色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致力摆脱贫困、加快发展。
★4月8日 《精准施策 靶向帮扶》
三明市探索“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5月13日 《屏南“三维”扶贫创模式》
屏南县以硬件投入为先导,着重引导人们思维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了一套可复制的扶贫模式。
★6月2日 《“量体裁衣”断穷根》
连城县塘前乡上琴村通过开展产业精准扶贫,为情况迥异的村民找到不同的赚钱门路,帮助他们脱贫。
★7月8日 《明溪观鸟催生生态旅游》
明溪县积极探索通过观鸟旅游推动精准扶贫,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促进观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
★7月9日 《量化折股,贫困户做“股东”》
三明在明溪、清流、宁化、泰宁、建宁等5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选取11个村开展“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试点。
★8月17日 《寿宁:“六位一体”圆起小康梦》
寿宁县持续强化“三农”工作,锲而不舍唱好“山歌”,开启了农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圆梦之旅。
★8月29日 《村民老许的“苦”与“甜”》
顺昌县元坑镇福峰村村民许碧胜拖着病躯每天坚持在田地里劳作,在精准扶贫的东风吹拂下,终于成功种植大棚蔬菜,迎来了甜日子。
★9月14日 《“百会帮百村” 帮扶更给力》
南安市结合商会组织遍布的优势,实施“百会帮百村”行动,对贫困户的帮扶更有力度、更有保障。
★9月19日 《明溪:残疾人脱贫致富有“靠山”》
明溪县残联通过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实行残疾人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项目,举行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让一批残疾人脱贫致富。
★10月10日 《“只要把花种下,每天都有收获”》
清流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通过资金孵化和技术帮扶以及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帮助贫困群众踏上致富路。
★10月11日 《一个“空壳村”的生财之路》
建宁县溪源乡都团村通过土地流转,让田地出租变入股,实现村集体增收,脱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10月21日 《从数字变化看福建老区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老区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城乡发展日趋协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全省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7333元增加至2015年的27605元,“十二五”期间增长5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7504元增加至2015年的13387元,“十二五”期间增长78.4%。
★12月8日 《拔穷根,莆田有一套!》
莆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探索并推行“就近就业”“小额贷款入股”“多重保障”等一系列举措,使脱贫成效日益显现。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机制活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产业优
百姓富,幸福指数攀新高
在古田县杉洋村,村里的孩子们在建好的休闲引月广场内嬉戏。去年,杉洋村被选为古田县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一年来,启动了引月广场、人行道、农贸市场和防洪堤等建设项目,总投资达1300多万元。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资料图片)
上月19日,武平供电公司中山供电所员工与施工人员正在对下坝乡美溪村光伏发电项目做最后检查,准备并网发电。美溪村是该县的重点扶贫村。去年7月,该村因地制宜制定光伏扶贫方案,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朱春华 李英 摄(资料图片)
东南网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2016年,我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顺利完成年度减贫20万人,造福工程搬迁扶贫15万人的目标任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当把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当作国之大计来抓。收入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收入问题是事关千家万户、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才能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扩大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促进百姓致富,需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对加快推进我省经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过去的一年,我省坚持把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坚持把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作为贫困地区的首要任务,采取一系列促进增产增收措施,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分类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小额信贷、转移就业、造福工程搬迁、结对帮扶、低保兜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扶贫到户措施,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
加快促进百姓致富,需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过去的一年,我省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业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农民工权益。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扶贫开发的攻坚克难时期,必须不断增加居民收入,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个不掉队。我们既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要提高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2018年,国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省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017,我们的目标
2016年12月23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2017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2016年12月23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脱贫攻坚是硬责任、硬任务,近期中央将启动对各省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的正式考核。我们提出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考虑到脱贫人口需要稳定一年才可确定是否真正脱贫,13万国定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2017年就必须实现脱贫任务。要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制,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特别要高度关注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和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探索制定扶贫救助长效机制,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年度目标完成。
脱贫小故事
量化折股 年年有分红
东南网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江月兰)“在家里收田租,身体允许还可以在基地打工拿工资,也可以入股分红。”明溪县瀚仙镇岩里村贫困户赖友生见到记者,就兴奋地介绍起来。
赖友生家有四口人,是村里21户贫困户之一。为了让赖友生早日脱贫,村里将他的4.8亩土地流转给明溪县兴旺鲜花专业合作社,每亩每年可收取田租750元。由于赖友生体弱多病,合作社安排他到基地干些浇花等轻体力活,每天可以领120元工资;同时,村里把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贫困户每年每人可根据合作社的收入状况领取不定数额的分红。
赖友生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我们贫困户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你看我家的地租给种植大户,租金一年有3000多元;我有空也到花棚干活,一个月有2000多元;我拿扶贫资金入股,一年还有800多元分红。快过年了,鲜花销量往上升,估计年前还可以收入一笔客观的加班费,正好用来买新衣、办年货。”
村支书杨桃生说:“通过引进、依托合作社带动花卉种植基地,让我们村每年有了3万元村集体收入。还为我们村里的这些贫困户增加收入,使他们尽快实现脱贫。”
据了解,岩里村去年初被确定为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扶贫资金折股量化试点示范村后,获得扶贫资金100万元。兴旺鲜花专业合作社投资180万元,新建标准钢架大棚60亩。扶贫资金作为量化折股,59个贫困村民每人1万元折1万股,村集体41万股。合作社每年拿出7万元分红资金,作为村集体的持股收益和贫困户的分红扶贫收入,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分红700元。
“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民边务工,边学习种植、销售技术。他们学成后可以在合作社内搞承包,也可以自己去发展。”兴旺鲜花专业合作社基地负责人邹志强说。
旅游开发 畲村变化大
东南网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加进)冬日的阳光下,一座座黑瓦白墙的民居依山而建,掩映在翠绿葱茏中;葡萄长廊曲径通幽,幽幽小巷古香古色;老人们在房前惬意地享受冬日暖阳,游客在村中悠闲漫步,体验着畲村的生活气息……1月2日,记者来到宁德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感受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上金贝村是个纯畲族建制村,距宁德市区七公里,现有居民82户303人。过去,该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这些年来,蕉城区投入2000多万元人民币完善基础设施,逐渐将上金贝装扮成新农村建设示范园、畲族村寨风情园和郊外生态休闲园。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
随着上金贝声名远播,游人纷至沓来,到此游览自然景观,观赏畲家风情,领略畲族文化魅力,2016年,到上金贝旅游的人数突破了百万大关。
“旅游开发后,村子热闹多了,也变美了,我们也更富了。”当天中午,在上金贝一家农家乐中,33岁的钟宝林边备菜边说道。在这里工作,钟宝林一个月平均收入有6000多元。
钟宝林说,过去,这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机耕路连接村子和外面的世界,住的是旧土房,不通自来水,哪有什么人来旅游?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
旅游开发后,在家门口也能赚钱,吸引许多外出的畲家青年返乡创业。31岁的钟银香就是其中一位。之前,她在深圳一家工厂打工。听说家乡发展了,她回家接管了父母开的食杂店。在三月三、九月九这样的畲族传统节日,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近万元。钟银香说,她家的房子也从土房变成水泥房,楼上楼下,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如今,这个畲家村寨已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中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块金字招牌。
巧妙借力
枫源更富美
东南网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通讯员 王华耀)土地肥沃,村民的收入却上不去;溪流潺潺,村容村貌却脏乱差。这是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曾遇到的困惑。正如枫源村村民王建福所言:“两年前,村里的卫生环境糟透了,塑料袋、生活废品、建筑垃圾……要么四处乱堆,要么倒进溪中。特别是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搞养殖业,很多人把猪圈建在小溪边,臭气熏天。”
去年4月初,记者来到枫源村,看到的已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干净整洁,溪河清澈见底。这样的改变让人震惊。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干部全部出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付出总有回报,不少村民主动拆除猪圈。随后,村里向上争取到300多万元款项。利用这笔钱,完成了村道硬化、路灯亮化、枫源村幸福院、标准化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民生项目工程。
扮亮村容村貌,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带动村民致富。枫源村是农业大村,有耕地、山地面积万余亩。过去由于溪河淤积、水渠堵塞、护岸失修,一到三四月梅雨季,大雨不断,毁坏了不少农田和农作物;到了六七月的作物灌溉旺季,又严重缺水。于是,经过详细调查,枫源村向上级提交申请报告,争取到建设资金。灌溉渠和冲毁严重的附岸得到了维修,并很快建了一座电灌站。
枫源村距县城只有7公里,省道306穿村而过,且背山临水,还拥有千亩桃花梨花园。桃源村巧妙借力,向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骆培聪发出求助。骆培聪建议,除了赏花这一卖点,运动休闲游也是一张适合枫源的特色牌。运动、美食和观赏采摘,这些旅游功能可以将枫源闲散零落的资源串起来,形成休闲乡村游。
在建宁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总投资800多万元的配套项目陆续完善。枫源村开始开展乡村游活动,村里的妇女抓住商机,摆摊卖时令特色小吃、手工制作品、农产品等。
受益于此,去年枫源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已达1215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