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州大学教授苏文菁。新华网 肖和勇摄
新华网福州1月17日电(肖和勇)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17日至21日在福州举行。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州大学教授苏文菁在提案中指出,构建“中国海洋文化基因库”,可为时下方兴未艾的全域旅游、文创产业输出素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苏文菁是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她同时还担任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福州大学主任和福建省海洋文化中心主任。苏文菁告诉新华网记者,所谓“中国海洋文化基因库”,是指一项对中国沿海地区人类涉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保存、展示和研究的系统工程。
简单来说,这个“基因库”包括海洋族群界定、水密隔舱等航海工具界定、海洋贸易物产等等诸多内涵。苏文菁举例说,在福建沿海地区形成的海神妈祖信仰,福建地区方言漂洋过海在海外落地形成的文化融合现象,都属于“海洋文化基因库”的内容。
苏文菁说,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中华民族曾创造出灿烂的海洋文化;近世以来,中国明清时期主流文化从海洋退缩,采取一种保守应对措施。海洋文化长期在主流文化中受到排斥,处于失语的状态。当前,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福建省加快构建“中国海洋文化基因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当中应承当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自省。福建走海洋强国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理论建设上应该从构建“海洋文化基因库”做起。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州大学教授苏文菁接受新华网视频访谈。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多年来,苏文菁和她的团队在探索构建“中国海洋文化基因库”工作中,进行了艰辛而有益的尝试。苏文菁说,这项工作必须深入到福建沿海的每个村落,寻找散落在村野间的族谱、故事、方言和生活方式。“这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需要一个一个去找,寻找根源。”苏文菁表示,让福建各地的海洋文化基因浮出地表、重新进入视野,需要漫长的过程,更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我们这个基因库,尚未形成体系,但已可以让崛起的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在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提供素材。”苏文菁表示,在构建这个“基因库”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在进行文化产业梳理,为时下方兴未艾的全域旅游、文创产业提供素材。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了农耕文化故事,习惯了宫廷戏,习惯了陆地驰骋的英雄。其实,换另外一个角度,当我们去看在海上搏击的男儿气质,去看海滩和蓝海——这同样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审美体验。”苏文菁这样说。
苏文菁在访谈中同时指出,构建“中国海洋文化基因库”需要动员社会力量,从顶层来规划、建设,更要突破行业、区域、部门的隔阂,形成合力才能有所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