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福建日报两会特刊:发展成果惠民生(就业篇)

2017-01-21 08:37: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百姓故事

丘思沛的生姜产业梦

东南网1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唐亚新 通讯员 陈天长)“如果只卖生姜,一年销量也很大,但我不甘心,我要打出农业品牌。”年终岁首,长汀县姜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丘思沛喜事连连。

去年,“姜君”生姜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公司新开发的姜酒、果香姜茶也受到市场青睐。丘思沛兴奋地告诉记者,春节过后,位于县里腾飞开发区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姜君新厂也将投产。

姜君公司是长汀县第一个将姜糖产业化的电商企业。2010年,从外地打工返乡的丘思沛,回乡种植小黄姜。2年后,丘思沛租了50亩地小规模种植小黄姜,当年销售额便达300多万元。之后,他又继续扩大规模,同时开发出姜片、姜粉等产品,打造“姜君”品牌。

如今,丘思沛已开发出了姜素、红糖姜茶和生姜茶等30多种姜茶系列产品,并充分运用“互联网+品牌农业”思维,进行产业化经营。“目前,‘姜君’品牌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在淘宝、天猫、京东等众多电商平台上销售。”丘思沛说,参加淘宝聚划算创下了3天成交3万多笔共14万公斤270万元的销售纪录。“2017年的目标是完成转型升级,业务量扩大3至5倍。”丘思沛信心满满。

丘思沛的“互联网+生姜”,也带动了长汀乡亲致富。几年来,丘思沛作了200多场创业演讲,并连续3年举办“姜湖论健”大讲堂,推广互联网生姜品牌。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农村互联网从业人员迅速崛起,生姜加工企业达20多家,网上销售生姜制品人员达700多人,生姜种植规模超过1.5万亩。

新桥镇湖口村农民修火明便是其中一员。他说:“在丘思沛的带动下,我回村种植生姜100亩,并从事姜产品加工和互联网销售,仅去年就创下280万元产值。”

詹秀珠:种葡萄扛起致富旗

东南网1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吴苏梅)1月17日,寿宁县凤阳镇大石村村民詹秀珠开车载着全家老小到福安市置办年货。“去年种植葡萄赚的钱比原来在外经商时的收入高多了,全家特高兴,正准备置办年货好好过个丰收年。”詹秀珠喜滋滋地说。

詹秀珠今年45岁。4年多前,凤阳镇的葡萄种植产业刚刚兴起,并作为寿宁县千亩高优晚熟葡萄示范园区进行示范培育。詹秀珠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藏的商机,她下定决心与家人结束在江苏的钢贸生意,回到老家。2013年年初,她回到村里一边调查市场,一边着手租种土地,慢慢经营起10多亩大棚葡萄。与此同时,她还动员大学毕业生张仙养、在外办铸造厂的张立其返乡抱团发展,3人联合村里另外2位农民一起成立了臻锌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及农业开发公司,当年新种大棚葡萄55亩。

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詹秀珠还与社员分工合作积极外出开拓市场,确保葡萄销路。短短两年间,在詹秀珠的带动下,合作社发展风生水起,村里许多种植户纷纷申请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51户,2016年新入社23户,种植葡萄500多亩。

“合作社要求社员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管护葡萄,并取得了‘绿标’,产品在市场上价高且供不应求,每亩土地产出效益达2万多元。”詹秀珠说,在发展生产初期很多社员缺少资金,经镇政府牵线搭桥,社员之间可以互相担保,每人可获得信用社贷款5万元以上。社里的计生户、妇女还可以享受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和妇女小额创业贷款等。如今,大石村的葡萄种植已发展成致富产业,越来越多的外出人员返村创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