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日,漳州市芗城区通北街道漳华社区组织志愿者与空巢老人一起话家常、包饺子,共迎新春。涂春棠摄

19日,霞浦县松港街道东关社区举行“迎新春、送温暖、创和谐”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为老人们送去慰问金,还为他们义务理发、书写春联等。夏斌刘伟 摄

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的社工联系护士,为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清理褥疮。 (资料图片)

4日,厦门海沧区日间照料中心开业。该中心集医、养、娱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日间综合性照料服务。图为老人们在该中心宽敞的舞蹈室里跳舞。林泽贵郑伟明 摄

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幸福院里,老人们正在健身广场边的回廊里演奏十音八乐。魏桂莲 摄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编者按:
2016年,我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企业养老金增长7.02%。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实行规范化项目供地政策,推进医养结合,以建立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100所,新建农村幸福院300所,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每个县(市、区)落地1个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正在审议。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如何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成为省委省政府持续关注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近年的省两会上,如何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省人大代表就提出了近80件关于养老和老年人问题的建议。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继续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会场外,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也结合工作实际或切身体会,热议一年来我省养老事业发展成就,畅谈每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的美好愿景。
让每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蓬勃发展,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水平继续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养老不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养老服务水平还能体现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近年来,我省老龄化、高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全省老年人口5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4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32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5%。预计老年人到2020年将达到6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02%,年均增速为4%。可以预见,随着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加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快速增多,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未来我省养老工作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国历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让每位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做细做实,才能有效应对银发浪潮。
做好养老服务工作,首先需要保基本、兜网底,满足广大老年人基本的养老需求,进一步织牢养老保障网。为此,我们要从本省实际出发,借鉴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补贴、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医养结合、老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养老机构责任保险等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护理的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补贴政策,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出现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还需要以市场化方式培育扶持养老服务产业,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优质服务。为此,我们要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主办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落实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推动养老服务设施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充分利用。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形式兴办养老机构,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社会化。着眼于完善老人在物质生活、健康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链。
最美不过夕阳红。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30%以上,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60%以上建制村。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养老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水平。
■惠民实例
身体护理 心理关怀
居家老人生活更有品质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18日,“‘老’有滋味——吕岭膳食健康节”在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吕岭社区举办。活动现场,烹饪大师为居民们演示家常菜的健康烹饪技巧,专业社工和社区志愿者指导居民们如何照顾居家老人的饮食起居。
居民陈阿婆早早就来到活动现场,她热心地跟着社工们忙前忙后。看到陈阿婆有如此轻松的心态,谁能想到她两年前还曾有过轻生的念头。2013年,陈阿婆的老伴郑大爷被查出患晚期肺癌,在医院结束化疗后返回家中休养。怎么护理老伴,陈阿婆心中没底,向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专业社工寻求帮助。社工首先入户探访,针对郑大爷的身体状况和护理需求,为其安排了护理床、制氧机和轮椅。接着,社工还对其进行了饮食调理、睡眠调理和康复指导。社工的介入,让陈阿婆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然而,由于病情严重,不到一年,郑大爷还是走了。在此后的一年里,陈阿婆一直深陷在失去伴侣的痛苦中,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了解情况后,社工和邻居经常主动上门陪伴陈阿婆,生活上贴心地照顾,心理上耐心地疏导,终于让她慢慢地走出了孤独寂寞的阴影。后来,陈阿婆不仅能主动参与社区活动,还积极在社区中承担志愿者的工作。
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社工机构,致力于推动医疗、护理和社工等多专业的结合,探索建立以社工综合服务为核心、以居民志愿服务为基础、以增进家庭养老功能和居民互助功能为重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过去对老人主要偏重于起居照顾,现在我们更重视身体护理、心理关怀,满足老人的社会交往、情感交流需求。”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林佩芬说,老人不仅要活得健康,更要活得快乐,这样才是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
住不离村 集中供养
孤寡老人没了后顾之忧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罗奇伟)18日,记者走进平和县霞寨镇团结村幸福园,卢德祥、卢火鸡和卢敏聪三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沏茶聊天。74岁的卢火鸡高兴地说,去年是他最难忘的一年,不仅实现居有其屋,还实现老有所养,晚年生活再没啥可发愁了。
去年,平和县将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的居住问题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不少无房户、危房户都实现了安居梦。无房户、危房户中有一些是孤寡老人,他们该如何安置?该县推行“住不离村、集中供养、自我管理、互帮互助”的安置新模式,让孤寡老人也能安享晚年。在政府安排下,去年5月,卢火鸡等5名孤寡老人住进村里新建的幸福园。
团结村幸福园位于村中心,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内设共用厨房、餐厅、卫生间和4个房间,电视、冰箱等一应俱全。卢德祥开心地告诉记者,村里把幸福园安排在这个好位置,旁边就是公园,茶余饭后他们就去公园散散步,乡亲们一有空也会过来串门聊天。卢敏聪插话道:“住在幸福园,水电费用全免,每月还有400多元的生活补助。村里还在‘新家’旁边留了300平方米的菜园供我们种菜,这样的生活‘金不换’!”卢火鸡又补充了一句:“看病有医保,每隔3个月,镇里还派医生定期为我们做体检呢。”
村主任卢木泉说,村里人都很关心孤寡老人的生活,特别是村民卢庆龙,自愿承担了照顾他们的任务。正在为老人们准备晚饭的卢庆龙说:“谁都有老的时候,再说亲帮亲、邻帮邻嘛,我住在他们隔壁,照顾起来更方便。”
聊着聊着,卢火鸡的眼睛突然红了。他说,过上好日子了,可园里有两名老人分别于去年9月和11月去世。“他们走得十分安详,临终前都得到大伙的细心照顾。多亏了政府,我们才能后顾无忧啊!”
政府补助 乡贤捐助
村里老人乐享免费午餐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陈国孟)16日11时许,记者走进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幸福院食堂,只见结伴前来的老人们正开心地吃着免费午餐,饭后他们或演奏十音八乐,或看电视、拉家常,其乐融融。正在吃饭的邱顺德说:“以前我去地里干活,忙起来就没时间做午饭,忙完回家,经常就着咸菜用开水泡剩饭。现在有了免费食堂,地头过来就有热饭热菜吃,我们农村老人也享福咯!”
金溪村总人口5500多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246人。据村党支部书记李兆水介绍,由于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经商,留守村里的空巢老人就有150多人,他们三餐做饭不便,精神文化生活也很匮乏。为了让老人过好晚年生活,村两委干部和在外企业家达成共识,大伙纷纷捐资出力,支持建设配套免费食堂的金溪幸福院,县民政局也补助了17.8万元。2015年10月底,投资近80万元、总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的幸福院建成投用,设有老人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食堂办起了“敬老午餐”。
在金溪村挂职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许益斌说,为让村里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村福利基金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福利基金会的积极发动下,在外乡贤、村里能人积极捐资,近两年用于扶老助老的资金每年均超过20万元,也确保了全村70岁以上老人都能吃上“敬老午餐”。
幸福院除了提供免费午餐外,还开展了各种文娱活动。记者看到,阅览室里,一些老人在读书看报;棋牌室里,一些老人正埋头博弈;室外健身广场上,一些老人在学跳健身舞;广场边回廊处,一些老人正欢乐地演奏着十音八乐……
此外,村里还不时邀请县、镇有关专业人员,为老人们开展政策法规讲座和健康知识辅导,开展义诊活动等。
■感言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庄严 魏桂莲 吴恩儿 通讯员 庄国辉 郑鑫 周云中 整理)
南靖县金山镇镇长 王海鹏: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老人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度过晚年生活,这是我们职责所在。我们镇多数老人仍然是在家养老,虽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由于子女在外或工作忙碌等原因,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还是比较匮乏,孤独感随之增加,心情抑郁也易引发身体疾病。为此,我们积极依托各个村的老人协会,为老人提供学习型、交往型、娱乐型等各类文化活动,今后还要继续加大投入,为他们营造舒心的活动场所,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泉港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负责人 林志云:
泉港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推行“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针对70周岁以上老人、特困失能老人、农村五保老人等,提供建立档案、关爱定位和助困助急等基础信息服务,还提供助洁、助餐、助浴、助行等实体援助服务。到去年底,泉港新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5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惠及群众5万人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浦城县濠村乡敬老院院长 吴顺成:
我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1978年开始,我就受村两委的委托,照顾入住濠村乡敬老院的老人。我们乡敬老院入住的大多是乡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我认为,服务老人,就是对村民负责,就是对社会尽责。
这么多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人们的养老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近些年,党和政府对养老事业愈加重视,敬老院里的老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从最早的村民集资到乡里垫付养老金,到现在每个孤寡老人、五保户都能有月平均600元左右的补贴,老人们的养老开支基本无忧。我们敬老院也几经翻修、扩建,居住条件也是越来越好。现在我已经70多岁,家里人多次叫我“休息”了,要我安享晚年。但是看着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我又放心不下。我想一直坚持干下去,到我干不动的那天为止。
“中国好人”、福清市乡村厨师 薛建波:
我过去到村子里做事,经常能看到一些孤寡或残疾老人的生活无人照顾,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比如,在龙田镇东庭村有一名80多岁的老人叫张水仙,无儿无女一个人生活,因为他先天聋哑又体弱多病,晚年生活更加困难。后来,政府工作人员了解他的情况后,立即为他办理了低保,又通过购买服务,向他发放了居家养老服务券,老人享受到随叫随到的贴心服务。前些天,我们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上门给老人送年货,结果看到在政府帮助下,老人过年穿的新衣服都备好了,连家里卫生也有人帮做了。老人比画着跟我们“说话”,脸上都是笑容。
柘荣县城郊乡熊透村村民 陆昌棋:
我今年81岁了,我们孤寡老人晚年生活有两个担忧,一怕没人照顾,二怕孤独寂寞。去年10月,我住进了村里的幸福园,生活有政府补助,起居有专人照顾,园内有娱乐室、图书室、卫生室、餐厅,还有室外活动场所。平日我和其他老人玩牌下棋、说说笑笑,有了伴这日子好过多了。这岁数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知足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