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福建日报两会特刊:发展成果惠民生(教育篇)

2017-01-23 08:26: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赵舒文  
分享到:

百姓故事

特殊教育“特殊对待”

东南网1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余福)“春节过后,全省的一场特教研讨会将在我们学校举行。这不,我和其他校领导都在加班呢。”1月16日下午,在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室,李勤快言快语。

1991年6月,年仅19岁的李勤从泉州师范学校毕业,成为全省首批特教专业毕业生。恰逢三明市正在筹备成立一所聋哑学校,他成为筹备组一员。

新学校建立,首要任务是招生。

李勤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农村家长认为聋哑孩子到学校去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每年还要交几百元伙食费,家长都不愿让孩子去上学。那时,负责招生工作的李勤常常和同事们坐着中巴,辗转七八个小时,到农户家中动员残疾儿童入学。1992年9月,三明市聋哑学校正式成立,首批招收聋哑学生28名。1998年,三明聋哑学校更名为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

随着政府投入加大,学校各项设施也日渐完善。从2008年开始,孩子们到特校就读费用全免。目前全校有31个教学班,在校生274人。

“孩子进入学校,我们就有责任让孩子们成长,让家长看到希望。” 李勤说,学校先后增办职高班、聋儿语训班、幼儿班和自闭症班。在教学中,注重分类教学,深入挖掘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还开设缝纫、烹饪、按摩等10个职教专业,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据统计,历届毕业生中有21人分别考入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外,其余100%就业。2010年12月,学校还被中残联和教育部授予“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这不,省两会召开了,作为特殊教育战线上的‘老兵’,我也想说几句。”李勤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是一群“折翼的天使”。让这些不幸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

乡村教师的37年坚守

东南网1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袁野 钟鸣)“老师,我打算继承您的衣钵,谢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帮助。”1月19日,学生徐元煜认真地对恩师王日富说。10年前,徐元煜在浦城县古楼乡坑口村小就读,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改嫁,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变得沉默寡言。王日富了解情况后,对这位学生多加关照,辅导功课,并不定时地到家中家访,与他谈心。如今,徐元煜已考上本一的大学,并填报了师范类专业,他希望能够成为像王日富一样的人民教师。

自从1979年走上三尺讲台,王日富已经在基层教育一线坚守了37年。“农村的孩子,除了知识教育外,还特别需要关怀。”王日富说,在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当下,乡村教师有责任把知识传递给留守孩子们,他为此放弃了去乡中小教书的机会,选择留了下来。

30多年来,王日富见证了古楼乡这个浦城最偏远高山乡镇的教育事业的变迁。“我在古楼乡的大路、石村、大洋、洋溪等村小都执教过,现在大部分的村小都已撤并,2003年我调到了坑口村小教书。”因在偏远山区,目前学校只剩下两名教师以及一、二年级的5名学生。学生虽然少,但是学校的教学条件一点都不差。王日富说,去年学校还进行了重新整修,更加明亮整洁了。加上县里实施“班班通”工程,现在山区的孩子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了,大山里的孩子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最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新的一年到了,虽然我已经56岁了,但还是要学习一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更好地教授孩子们知识。”王日富说,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在这里学习,他就会继续坚守下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