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伯和他的老伴接受记者的采访
东南网1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林长春)福州市鼓楼区的城隍街,有位修拉链的陈老伯,大家都说他是“寂寞守艺人”,颂他是诚信经营,致富兴业的典范。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守艺人”。
一位朋友在微信上感言:“有位从不抬头看人,只低头修拉链的老头。进口摄影包拉链坏了没配件换,修一下拉链头就可以用了,只收三块钱。十几年了还是这个价?我想对这老头说,房价在十几年间,已翻了十倍啦!”
网友在小年(腊月二十四)这天带上一件拉链出问题的衣服上门去“验证”。在陈老师傅几次熟练的调试下就修好了,且还帮忙换了个拉链头,只收三块钱,“瞬间觉得充满正能量”。
在老年人过春节的记忆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靠布票、粮票、肉票过春节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再也用不着那样缝缝补补地过日子了。“但艰苦奋斗和勤俭持家等优良传统及美德,还是值得发扬及牢记的。”50年出生,19岁就开始过“知青”生活的陈老伯说,目前家人的生活也富裕了,但他还是不习惯过铺张浪费及无所事事的生活。
陈老伯告诉记者,从事修拉链及修补衣服这平凡的“老行当”,是源于他母亲的手艺传承。继承母亲在鼓西社区经营的近十人规模的家庭作坊,是他成为企业下岗职工后开始的。如今他转到中山社区,也小规模地经营了十二年。而他能寂寞守艺20余年:一是靠这平凡的小手艺,也能为家庭创造殷实的家业;其次是由于他知青插队的人生历练,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作风。
只顾着低头修拉链的陈老伯
老伴柯女士对陈老伯的事业十分支持。“在鼓西社区的店面大,当年修皮衣、进口箱包等拉链的生意好时,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因此,在当年就一次性付款购买了目前这小巷里的小店面,且如今居住的近百平方米的商品房,也都是靠这小手艺的经营所得购买的。”
据乡邻们介绍,目前,陈老伯可谓“桃李满天下”,鼓楼各社区的同行,大都是他家培养出来的徒弟。他虽然手艺高,但还是常年保持低收费,不会显摆老师傅的“范”。由于他诚信经营口碑好,老顾客不少,但她的老伴有时也会有怨言,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还是闲不住。去年底,他的眼睛刚动了手术,原计划休养到春节后再营业,结果才休息了半个月就又去开工了。
专家短评:便民服务莫轻视
记者带着修拉链的陈老伯还愿意带徒弟,免费传授手艺的心愿,咨询了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他表示,扶持修拉链等小手艺人,对完善城市社区建设,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意义重大。他同时倡议:如有职业培训职能的机构或管理残疾人的社团,以开展培训班的形式,聘请老师傅,开展人力资源的对接与培训,也可增加劳动就业的机会。
陈老伯在年前采购年货归来
顾客在带着数件衣服来修拉链
陈老伯修拉链的配件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