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从“点”到“圈”,建宁旅游华丽转身

2017-02-06 07:20: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陈晓星)去年,全县实现游客接待102万人次,同比增长26.6%;旅游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4.6%……这是建宁交出的成绩单。一个山区小县,如何吸引越来越多游人的目光?

近年来,建宁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从旅游到“旅游+”,做活产业链,通过旅游扶贫,演绎新精彩,旅游产业实现从“点”到“圈”的华丽转身。

“旅游+”做活产业链

作为偏远的山区小县,建宁要发展旅游,曾被当地人都不看好。

然而,仔细梳理建宁县境内的旅游资源,其实相当丰富——作为“中国建莲之乡”,拥有5万亩的建莲及12万亩的桃梨园;作为中央苏区县,有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反围剿纪念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秀起东南第一巅”的金铙山;满眼见绿的闽江源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

围绕优势资源,这些年,建宁在景区建设、品牌打造、配套要素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境内景区主题单一、宣传功夫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却成为发展软肋。

出路何在?该怎么走?

“山区旅游要发展,还得打破瓶颈,实行大规划。”县委书记郑剑波说,建宁的旅游要发展,须立足实际打好“生态牌”,要想把旅游做强,须推动旅游业与三产融合。

思路决定出路。县里经调研论证,决定立足当地丰富的红色、绿色、生态资源,围绕“红色、绿色、田园”做文章,全力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做大做强“全域旅游”这块蛋糕。

郑剑波说,“全域旅游”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景点旅游,如何以旅游为线,串起农业、文化、电商等跨界产业,创新更多元的旅游产品,才是应有之义。

近年来,建宁实施景区全域联动、空间全景营造、线路全域统筹、产品全时体验、产业全域融合、品牌全域融合,探索“景县合一、全域建宁”的旅游发展模式,构建“一城一环两轴三区”旅游格局,将建宁县城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将旅游的辐射效应与各大产业相连接。比如,依托建莲、黄桃、黄花梨、笋等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水果采摘等“旅游+农业”项目;依托食品加工企业等特色平台,开发“旅游+工业”项目等;依托林业生态优势,开发城乡景观绿化一体的“旅游+林业”项目。

旅游扶贫惠及百姓

对建宁来说,“全域旅游”不仅让旅游与各大产业联姻,还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实实在在惠及当地百姓。

近日,在建宁县濉溪镇高峰村村民林华的农家乐,游客们开心地体验打糍粑的乐趣。厨房里,林华和妻子正在忙着给游客做晚餐。“以前,都是烧柴,厨房里到处都是烟。现在,电压稳了,厨房全用上电器,又快又干净。”林华的妻子说。

高峰村有179户人家,早些年,由于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村民们几乎过着原始的山寨生活。

“过去,村里的人守着几亩地过日子,围着猪圈掏猪粪,如今村里变化大,日子越过越红火!”贫困户聂裔樟说起现在的生活,乐得合不拢嘴。

为帮助聂裔樟这样的贫困户脱贫,去年年初,建宁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根据贫困户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脱贫方案。比如,与高峰漂流公司对接,介绍贫困户到公司当护漂员;专门安排科技示范户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田间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

与此同时,高峰村百户人家搭上旅游快车,眼下,靠搞旅游增加收入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仅去年,高峰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万元。在多方努力下,高峰村已从全县第一贫困村发展成为生态旅游村,还被列为三明市唯一的国家旅游扶贫观测点。

据了解,近年来,建宁全力抓好旅游扶贫,对民宿、农家乐、采摘园、旅游商店等乡村旅游经济实体采取“保底收入,盈利分红”的原则,吸纳贫困农户通过出租农田、竹山、资金等入股,参与当地旅游项目经营管护。截至目前,已带动5000多名农民致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