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 正文

湄洲湾北岸开发区:集齐"三大件"让乡村文化火起来

2017-02-13 10:31:05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13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文 通讯员 王雪玉/图)莆田市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地处沿海,大批青壮年外出经商,留在乡村里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北岸开发区号召各乡村凝聚村两委、热心人士、爱心企业家等力量,结合乡村特点,打造车鼓军鼓、广场舞、十音八乐的乡村文化生活“三大件”,扶持起100多支乡村文艺队伍。春节期间,有81支队伍登台展演、集中献艺,还在元宵节当天举行了汇报演出,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而且为丰富乡村日常文化生活积累了力量——

传统+时尚,过个文化年

11日是元宵节,当天上午,在湄洲湾北岸开发区贤良港天后祖祠,一场精彩纷呈的“百花争艳闹新春”文艺演出隆重登场:15支乡村文艺队伍分成车鼓军鼓、广场舞、十音八乐三个类别轮番登台,既有承载本地传统文化的十音八乐、车鼓,也有如今在乡间十分流行的广场舞、军鼓队,大家共同为观众贡献了一桌新春文化大餐。

其实,这并不是新春文化大餐第一次“开席”。在大年初一、初二、初八,北岸开发区已经分别举行了车鼓军鼓、广场舞和十音八乐的专场展演,全区3个镇共有81支队伍登台献艺,并且由评委遴选出每个类别的前五名。元宵节当天上午参加演出的15支队伍,就是各自类别中被选出的佼佼者。

在各家团圆的时刻,大张旗鼓地举办文艺汇演,背后是当地对“年味”的孜孜追求。北岸开发区是莆商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大量青壮年外出经商,平时家中只留下“386199部队”,乡村文化生活日渐匮乏。莆商们返乡过年时,只能用喝酒、打牌、放鞭炮等方式消磨时间,不仅“年味”淡了,而且产生了一些不良风气。

“举办文艺汇演,就是要移风易俗,让春节更有年味、有文化味。”北岸开发区老体协是活动承办单位之一,老体协主席柳金裕介绍说,为了让“年味”覆盖范围更广,这次文艺汇演号召全区各镇、村的文艺队伍踊跃参加,不论村庄大小、队伍人员多少、表演水平高低,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登台机会,特别是吸引返乡过年的莆商们参加,“最后有81支队伍参加汇演,为当地群众带来一个红红火火的文化年”。

“没想到今年过年这么热闹,我一回家就加入十音八乐表演队伍开始排练了。”53岁的陈金椿来自山亭镇新乌垞村,平时在沈阳经商,由于喜爱弹奏十音八乐,他在春节期间加入了村里的莆仙戏曲合唱团,最近一直忙着排练。“按计划本来初六就要去沈阳的,为了参加初八的汇演推迟了,没想到获得第五名,又要参加元宵节当天的表演,只能再推迟行程。”陈金椿说,虽然耽搁了几天时间,但心里特别高兴,“满足了上台演出的心愿,还能和其他队伍交流,这个春节过得特别有收获”。

各方齐出力,文艺队伍遍地开花

北岸开发区只有3个镇、38个村(社区),却能组织起81支文艺队伍登台展演,离不开近年来当地对乡村文化生活的培育。“目前,全区乡村文艺队伍超过100支,实现了‘百花齐放’。”柳金裕介绍说,不但区、镇两级政府和各村(社区)两委对乡村文化倾力投入,爱心企业家、热心人士和积极参加活动的群众都为乡村文化的繁荣贡献了力量。

“我们山亭村大爱舞蹈队成立于2012年,不仅在这次展演中获得了广场舞类第一名,而且还拿过全市一等奖、全省二等奖。”舞蹈队指导老师林兆霞介绍说,舞蹈队每次参加比赛的服装、交通、食宿等费用都由村里报销,村部里还专门腾出了一间舞蹈室用来排练。“大多数队员都是三四十岁的留守妇女,平时各自忙工作,晚上挤时间参加排练,终于打造出一道乡村文化风景。”林兆霞感慨地说。

东仙社区十音班等文艺队伍,则得到了村里企业家的大力支持。柳金裕介绍说,在广东经商的柳朝阳,捐资近200万元为东仙社区建立了5层楼的文化活动中心,山亭镇莆禧村陈东红出资3万元赞助十音八乐比赛,此外,还有很多爱心企业家经常2万元、3万元地赞助。

一支文艺队伍从初创到登台,必定得有一位热心肠的带头人,这种乡村文艺“领头雁”在北岸开发区不胜枚举。新乌垞村65岁的陈金荣从校长岗位退休后,凭借自己学过、教过莆仙戏曲的优势,主动在村里发挥余热教徒弟,而且在去年10月组建起60多人的莆仙戏曲合唱团;莆禧村陈春兰退休后,已经为村里的车鼓队、腰鼓队连续当了8年指导老师,培育起一支响当当的队伍;大爱舞蹈队指导老师林兆霞不满足于教简单的广场舞,而是把自己在老年大学学习10年的秧歌戏融入广场舞,增加了艺术感,帮助舞蹈队捧回了一座座奖杯……

各方合力之下,乡村文艺队伍在北岸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只有几十户人家的芦竹厝自然村,也有了广场舞队伍;院前自然村只有300多户,也组织了广场舞队参加演出;人口同样很少的前头自然村,前两个月刚刚组队,初次登台表演就拿到好名次……

表演常态化,村民随时“看大戏”

元宵过后,节日的热闹气氛渐渐消失,在春节期间大放异彩的文艺展演,能否成为乡村文化生活的常态?

忠门镇沁头村车鼓队领队柳紫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支车鼓队有26名队员,由沁头村的留守妇女们组成,成立三年来,不仅经常在村里举办的活动中担任文艺演出的主力,甚至接到了不少来自周边村庄的商业演出订单。“春节期间就有六七单生意,但我们把服务本村村民的公益演出放在第一位,都推掉了。”柳紫英说,过去村里办活动,车鼓队得到外村去请,现在有了自己的队伍,得多为村民表演。让她感到高兴的是,在车鼓队的影响下,最近村里刚刚成立了十音八乐队和广场舞队,“今后队伍表演有了搭档,我们村的文化氛围也更浓了”!

计划着把文艺演出常态化的,还有山亭镇新乌垞村莆仙戏曲合唱团的带头人陈金荣。这支合唱团由46名唱将和十几名乐手组成,因为独具创意,一亮相就吸引了观众们的目光。然而,这支合唱团的主力是四五十岁的男性村民,平时大多数都在外经商,春节过后就很难组织起来为村民演出。“我从1992年就开始教莆仙戏,在周边村庄有几百个徒弟,准备把一些在家的徒弟找出来,组成一支平时也能表演的合唱团,让热爱莆仙戏的观众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我们的演出。”陈金荣踌躇满志地说。

随着乡村文化的丰富,还有意外的收获:80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人也开始加入乡村文艺队伍中,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活力。记者看到,在广场舞类别的展演中,山亭镇东乌垞村专门组建了青年舞蹈队参加演出,赢得了一片喝彩声;而在十音八乐演出中,还出现了老中少三代同台演出的喜人景象:陈金荣和儿子陈立远、15岁的孙子陈朝晖一起登台……“吸引年轻人、青少年加入,是我们在扶持乡村文艺队伍时的目标之一,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将来还会引导更多年轻人为乡村文化贡献一点力量,让沿海乡村的文化生活能一直红火下去。”柳金裕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