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社会 > 正文

一颗爱心,一生志愿——走进福建志愿者群体

2017-03-06 07:18:37 王妍、项开来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福州电(王妍、项开来)3月春风暖人心,又到一年学雷锋纪念日。在八闽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一年365天,他们把每一天都当作学雷锋纪念日,利用闲余时间无私奉献社会。他们就是活跃在福建各地的志愿者们。

学雷锋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进这一群体,聆听志愿活动的酸甜苦辣,感受雷锋精神的时代传承。

志愿服务成为了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志愿者起初是出于兴趣参加志愿活动,不知不觉,兴趣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忠武坦言,自己做志愿者是因为“爱管闲事”的性格:“小时候爱看武侠小说,那些大侠身上充满正义感,我也特别希望像他们一样。”

“一两天不做志愿活动就难受,已经变成习惯了。”王忠武说,2005年自己来到厦门,不久就加入了厦门反扒大队,成为一名反扒志愿者。10余年来与同伴们抓获了几十名扒手,有的惯偷与扒窃团伙被他们先后抓获了十几次,最后不得不“转移”出了厦门。除了反扒,王忠武还积极参与水上救援、献血等志愿活动。

福建省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在成立之初,13名创始人全是残疾人。理事长李光泽因为小儿麻痹症从小不能行走,但凭着一手好文章改变了命运轨迹。

“自己人生算比较幸福,成功融入了社会,就希望能帮助别人。”李光泽说,受到他们的影响,一些受过帮助的残疾人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

志愿服务惠及千万家,也让千千万万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在福州市,目前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就超过54万人,志愿团体数2168个,发布志愿项目4764个,记录服务时长302849小时。

做好“好事”不容易

在一些人看来,做志愿工作只需一腔热情。实际上,志愿工作也有艰难险阻,有时还招致家人的抱怨与不解。

2004年,福建观鸟协会会长杨金听闻在宁德市福宁湾出现世界“极度濒危”鸟类之一——黑脸琵鹭,马上动身前往寻找。在气温最冷的2月,杨金一行人穿行在滩涂的泥淖里,深一脚浅一脚地靠近黑脸琵鹭群,结果泥水漫到了腰,几个人陷入泥潭动弹不得。被渔民救上岸后,杨金一行人咬咬牙,只穿一条短裤又返回泥地。最终,他们成功留下了12只珍稀鸟类的影像资料。

而对另一些志愿者来说,周围人的不理解也令人尴尬。王忠武提到,反扒志愿者进队时常常瞒着家人,就怕家人因安全原因反对。

 

而杨金这样的生态志愿者遭遇的不理解则更多,“有人说帮人是好事,帮鸟又不能吃不能用,能干什么?”

即使是看起来简单的志愿服务活动,实施起来也并不容易。李光泽说,助残志愿活动多是日常琐碎之事,经常需要进家入户,比如帮助重度残疾人出门,或是修理家电、换灯泡这些小事。许多残疾人心理比较敏感,志愿者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才能把好心变成好事。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对很多志愿者来说,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往往成为他们坚持的动力。

福建橄榄树志愿者团队理事长林向荣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是组织盲人群体去品尝传统小吃。位于福州知名景点三坊七巷的小吃店不太大,盲人们几乎坐满了整个店。一位游客在了解到是志愿活动后,二话不说掏出1000元:“这次活动费用我包了。”一位大学生志愿者十分感动,在感想中写道,“虽然助盲志愿活动非常辛苦,但今天这件事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王忠武相信,做好事是一个圆,“只要坚持互相帮助,好事总会转到你的身上”。在做志愿者的10余年里,他得到了多项表彰,获得中国优秀五星级志愿者等多个称号。但最让他自豪的事,是儿子骄傲地对小朋友们说:“我爸爸是英雄的义工。”在他看来,自己的生活本来很平凡,但志愿经历成为他人生中最璀璨的明珠。

林向荣也有同样的感受。有一次,他在朋友圈里提到有些头晕,没过几分钟,电话就响个不停。七八位盲人朋友嘘寒问暖,有的要给他按摩,有的询问他的病情。林向荣说,他始终忘不了这些温暖的记忆,更体会到帮助他人带来的满足。

“我很相信一句话,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王忠武说。(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