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环境:地有人扫、花有人种 漫步在新桥村,清澈见底的溪水,干净整洁的巷道,绿意盎然的人家,都令人赏心悦目。来到村民范贞干的门口,一字排开的10多盆绿油油的芥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范贞干边洗衣服边说,她家没空地种菜,只好采用这种办法,这菜还可以当花来欣赏。记者不由称赞这个办法好——因地制宜,一举两得,绿化美化的效果不比盆栽花卉差。 村委会主任林新仁介绍,新桥村打造“人有人帮、书有人读、地有人扫、花有人种”四有模式。全村近九成农户在庭院、房前屋后种植观赏花卉,成为全县农民庭院种植花卉最多的村。 记者走进村民杨美琴的家。在厨房,杨美琴的婆婆告诉记者,过去做饭是烧柴,烟又大,卫生又不好做;今年1月在媳妇的帮助下,改用煤气灶和电磁炉,方便多了,煮东西快,也干净。 据介绍,作为省级生态村和2016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该村积极推进碧水蓝天项目。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村里配备专职保洁员,率先在全县实行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村内6条主要巷道的污水管道已埋设,实行雨污分流;去年完成旱厕改水厕65个,全村卫生厕所使用率达98%。 记者手记>>> 从卫生村镇到健康村镇 □黄琳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从建设卫生城市卫生村镇,到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这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健康村镇涉及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食品及药品安全长效机制、环境保护、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等多项指标,其内涵比卫生村镇丰富得多,要求也高得多。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等各项资源相对匮乏,是建设健康社会的短板。为此,政府需要顺应农村群众的健康需求,把更多的资源投向村镇,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建设健康村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建共享,早日实现“一流健康环境、一流健康服务、一流健康人群”的建设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