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书屋”点亮阅读之光
东南网3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芳 通讯员 姚煜娟 文/图)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的提案《在全国中小学校推广晋江一中“家庭书屋”经验的建议》,将“晋江一中”和“家庭书屋”送上了新闻热搜榜。吴志明在提案中表示,家庭书屋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载体,与提升公民素养、构建书香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息息相关
辟个书角,发现阅读乐趣
刘星和父母租住在晋江一中附近,出租房不大,家里的各样东西都紧凑排列着。在没有家庭书屋以前,刘星的书都是躺在书箱里的,“想看书都要去书箱里翻找”。
几个星期前,刘星终于有了一个书架。书架买回来,刘星就没闲着,先是和爸爸一起拼装好书架,再擦拭干净,接着将自己的藏书一本本从书箱中拿出来,码上书架。
在回顾家庭书屋创建过程的主题班会上,刘星分享了家中的变化:“并不宽敞的住房里,竟有了自己可以静心阅读的一隅;一向节俭的母亲,却为我购买了许多经典名著;喜欢看影视剧的父亲,从此调低了电视的音量……”现在,家庭书屋是刘星最喜欢的小空间,阅读成了他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
和刘星一样,陈小青也因为家庭书屋,慢慢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陈小青是在上初中之后,才慢慢喜欢上了阅读,阅读让她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后来,在学校的鼓励下,陈小青的妈妈为她在房间的一角设置了家庭书屋。陈小青很喜欢家庭书屋,说:“在家看书自由方便。我中午和晚上放学之后,都会看半个小时书。周末一有空闲时间,就想找本书来读。”
因为有了书房,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了阅读,从阅读中增进知识、启迪智慧、积淀力量。
一张书桌,一个书架,一盏台灯,一批藏书,给家庭建一个知识库——这是学校经过顶层设计提出的指导意见。晋江一中校长陈燎原说:“我们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组织家访,向家长和学生阐明,家庭书屋不比空间大小,不论藏书多少,只要一间静室,只为一种习惯,只求一份涵养。”
亲子共读,拉近两代关系
晋江一中学术委员会主任苏锦明提到,家庭教育正在遭遇危机,“父母和孩子缺乏共同话题,两代人难以沟通”。家庭书屋的出现,不仅为学生在家庭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提供了可能。晋江一中副校长黄家策介绍:“为加强亲子交流,我们提出了‘亲子共读一本书’‘我的家庭文化’等系列活动,效果不错。”
最近,陈小青和妈妈一起读完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陈小青的妈妈感慨道:“以前从不知道,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是这么美好的事情!”
在陈小青的妈妈眼中,孩子容易与动物亲近,《狼王梦》的主角是狼,读起来趣味性强,而且传达出“狼的精神”,让孩子更懂得理想和坚持的重要性。陈小青则是被小说中的狼王母亲所感动,“狼王母亲为了小狼,可以舍弃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母爱的伟大,让陈小青回想妈妈对自己付出的一切,更加明白妈妈的不易。
张雨寒的爸爸也有感触:“这样的活动,让我明白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本书。耕读传家,阅读的分享,更是家长陪伴孩子进行的一次智慧的远行。”
林伊明为自己的书屋取名“心寮”。她解释道:“‘寮’有小屋之意。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一是受了《草房子》中‘药寮’的启发,二是认为书屋有着治愈的效果,让家庭更宁静、更温馨。”
交流分享,阅读走出校园
在全国政协委员、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看来,时下国民阅读率和阅读质量正在下降,标题党盛行,刷屏泛滥,快餐式的“浅阅读”等导致学生虽有碎片化的知识,却没有系统性的思想。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将会变成“单向度”的人。
陈燎原也有相同的担忧。于是,晋江一中提出一间书房、一个书架、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批藏书、一句格言、一次命名、一篇故事、一场主题读书交流会、一次读书分享的“十个一”构想。2014年秋季,“我的书房,我的故事”活动在晋江一中校内外全面展开。目前,晋江一中的“家庭书屋”几乎实现了从初一到高二所有学生的百分百覆盖。
“我的书房,我的故事”活动有多种参与形式。苏锦明介绍,学校定期召开相关主题班会,学生可以借此分享读书故事。同小区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读书群,家长可以每周或每两周举行交流活动,抒发读书感受。与此同时,晋江一中还将学生的读书故事收录在《我的书房,我的故事》丛书中。目前,该系列图书已有5本,记录了数百个读书故事。
看到学生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苏锦明十分欣慰。他说:“分享是最大的激励,是最长效的奖品。因为分享,学生需要再次思考、自我教育;通过分享,学生收获了阅读之外的成就感。”
家庭书屋虽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吴志明看出,若要使课内外阅读充分融合,范围决不能仅限在家校之间,更需政府参与。对此,吴志明建议,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中增加家庭书屋建设情况的相关考核指标,将家庭书屋建设与学校的评估、考核挂钩,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