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书报亭内部空间小。 升级换代能否让书报亭“新生” 东南网4日11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文/图)福州市民林女士发现,为女儿买报刊越来越不方便。家附近的几条街道原来各有一个书报亭,可这两年陆续都关闭了。 这不是个别现象。最近,记者特意在福州市区走访一番,从万宝商圈到东街口津泰路一带,再到社区周边,书报亭的确是难觅踪影。 根据省邮政报刊零售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福州市正常运营的书报亭仅不到150座,超过一半集中在鼓楼区,其次是台江区。在这个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兴媒体风起云涌的年代,传统书报亭进入了“寒冬时代”。 为了适应时代变化,省报刊零售公司与社会力量合作,今年计划将对全省600个海西书报亭进行升级改造,意图将“老古董”书报亭转变为城市生活新据点,市民便利服务的终端。 从如火如荼到逐步式微 2008年,为规范报刊零售市场,同时也为解决一批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全省建设1000座海西书报亭,其中福州建设300座。 在80后张玲的记忆中,以前常到书报亭购买《读者》《知音》《故事会》和《青年文摘》。张玲说:“那时这些杂志是书报摊的‘四大名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上转移到了网上、掌上,报刊销售一路下滑,加上人工成本逐年上升,报刊配送运营成本逐年提高,书报亭经营原本就是微利行业,如今更是陷入亏损困境。 省邮政报刊零售公司运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报刊亭运营困难可以说是全国性的问题。但福州报刊亭还面临着本地的“特性”问题。福州市政建设的提速,一些位置的报刊亭生意受其影响只能关门,还有一些报刊亭搬迁后,流失了顾客,经营状态也堪忧。这位工作人员说:“当年全盛时期东街口一带就有十几家书报亭,由于各种原因,现在一家都没有了。” 即使身处闹市,报刊亭的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在福州五四路古三座新华都门口的海西书报亭,旁边是公交车站,每天人流量非常可观。但经营者告诉记者,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差,单靠卖书报刊根本活不下去。为增加收入,他只好开发“副业”,销售各类充值卡、饮料、玉米、茶叶蛋,雨天卖伞、雨衣…… 书报亭的尴尬并不是某个城市的特例。河南省郑州全市421个书报亭就曾在一场“退路进店”工程中全部拆除。在湖南省长沙市,书报亭老板则打出“十元包月随意看”的招牌,浏览报亭内所有的报刊仅需10元,只为招揽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