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古街的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 吴恩儿 摄 辟新居,住房需求得释放 11日傍晚,在武夷山市五夫镇马道头的五一村安置区,44岁的王兆生正在装饰一新的家门口陪小儿子嬉戏。孩子今年8岁,在幼儿园上大班,每天回家都会把园里的新鲜事告诉爸爸。 王兆生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哪怕就在3年前,他还不敢奢望有这样的日子。在入住新房前,王兆生一家四口和他的两个兄弟的家庭,一起挤在兴贤古街的旧房里。旧房年久失修,走起路来地板吱吱作响。恼人的老鼠,还时不时来凑热闹。王兆生很想拥有一栋新房子。但到哪里盖房呢?他一度想到利用自家的宅基地。可五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对建设用地审批非常严格,王兆生最终知难而退。 那么,王兆生如何圆了新居梦呢?原来,针对老百姓的住房需求,五夫镇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兴贤、五一、五夫3个村的居民推出了新农村建设小区安置方案,从2015年3月起开始实施。这几个新建小区,相关手续规范审批,位置远离核心保护区。 五一村征地40亩,目前使用21亩,已安置42户,村民可以用古街旧的宅基地来置换;兴贤村征地4亩,第一期安置17户,建房资格采取报名竞标方式取得;五夫村征地近30亩,可安置100户,建房资格采取报名竞标方式取得,目前正在做规划设计和用地报批手续。 在距离朱子学校不到100米的地方,五夫镇新征地70亩建五贤小区,采取市场化运作,面向全镇开放购买。目前已经完成征地拆迁、用地报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 有了好政策,王兆生看到了盖新房的希望。他决定在五一村的安置点自建新房。旧房占地130多平方米,3个兄弟共有。经过沟通,王兆生的哥哥把他的宅基地面积让给了王兆生,加上自己的份额,在缴纳了8625元补偿金后,王兆生在安置小区申请了一块占地100平方米的宅基地。2015年4月,王兆生的新家开始动工。一年后,新房盖好。去年10月2日,王兆生一家搬进新居。 住在崭新的房子里,王兆生每天都眉开眼笑,“水泥路宽宽的,配套设施都跟上,空气也很清新”。他的房子,被外地朋友称为别墅。 “群众建新房的需求有了顺畅的实现通道,我们在古镇核心区整治违建的压力一下减轻了许多。”五夫镇党委书记陈可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