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培斜: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铺就村民致富路 新罗区培斜村航拍图 远近闻名的“竹茶之乡”——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通过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竹茶加工、乡村旅游、电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至少可达到1.58万元。 竹茶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培斜村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西部,距市区20公里,319国道贯穿东西,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培斜村是省级贫困村,当时村民以种水稻为主,年均收入不足一千元。”培斜村村支书华锦先说,“当时,村干部一心想着如何能够利用村里的资源,带动村民致富。” 1993年,为了改变村貌,村党支部以村内开办第一家竹席厂为契机,鼓励18个党员带头办厂,牵头成立小池培斜竹制品有限公司,申请注册 “天然牌”商标,并新建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 “当时,就想到龙岩的毛竹资源丰富,村里剩余劳动力丰富,旧房子多,可以做厂房,就开始想可以做个竹席厂。”华锦先说。 二十多年的发展使得培斜竹席产业由最初单一的麻将席发展到如今样式多样、深受欢迎的竹条席,由手工制作发展到现在高效率、高质量的机器生产,并建有竹产业展示展销馆。 之后,为了能更好应对市场风险,培斜村开始寻找多元化发展的方式。 “竹席产业已经做了十年,怕万一产业不行,村民创业就难了。所以,我们也逐步在考虑第二产业。当时,因为漳州华安仙都镇很多种茶的,当年种当年就能有收益。村里就引进茶苗,把村里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茶叶。”华锦先说。 2003年初,培斜就开始发展茶产业加工厂,并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茶叶1500多亩,已有各类大小企业56家,其中竹席加工厂40多家,茶叶加工厂10余家,2016年竹制品加工业产值实现破亿,达1.6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06万元,全村社会总产值实现3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竹席之乡”。 “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村民收入,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村民的致富能力。”华锦先说。 如何提高村民的致富能力?培斜村不仅在竹茶产业上下功夫,还不断扩展其他产业发展。 电商产业:发挥集群效应 实现共赢 2013年培斜村开始发展电商产业,搭建了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淘宝村办公点及仓库,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 培斜村村民华永良告诉记者,自己2010年回乡创业,主要在天猫和淘宝上做电商,夏天卖竹席,冬天就卖羽绒服。一年的营业额共150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培斜村还通过“农村电商+贫困户”帮扶模式,帮助7户贫困户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实现销售额3万余元,每户年增收近1500元。 目前,村里已有淘宝实体店20家,经营网店110家,带动电商从业200多人,成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是“福建省淘宝第一村”。同时,电商产业的发展又将竹加工制品、农产品等通过更多的渠道向外销售,2016年,培斜村电商在淘宝、天猫上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 乡村生态旅游:人人是股东 户户有分红 近日,九龙江源慢生活圈农耕文旅节开幕仪式在培斜村举行。这也意味着,培斜村要将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 “培斜村有九溪庐8000亩原始生态公益林,有丰富的水资源,也是龙岩龙津河的水源头,整个生态林是个天然氧吧,这里漂流是相当好的一个旅游项目。”华锦先说。 目前,九溪庐已建立原始森林漂流项目和森林飞越项目。游客既可体验漂流和森林飞越,又可以体验溪流漫步、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同时,村里13家农家乐全部承包给村民。 华锦先表示,农家乐在正常运转下,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60万元。同时,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享有乡村旅游产业的股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分红,也可以带动村民的致富。 据了解,培斜村已建成了集停车场、公厕、旅游景点、竹产业展示展销馆等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30万人,同比增长100%,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元。 下一步,培斜村还将以“黄酒”为核、以“文化”为魂、以“生态、电商”为基打造黄酒特色小镇,充分发挥闽派黄酒——沉缸酒发源地的优势,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 |